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6年12月02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春秋
版面翻页
春秋
03

坝上菜园南纪门

□ 作者 何莉 文/图

珊瑚坝军用飞机场财务机要室旧址

南纪门在城南偏西南角,瓮城面上游、西向,城门上横书“南屏涌翠”四字。在南纪门隔江遥望,长江对岸山势巍巍,林木葱葱,黛色接天,犹如一道青翠的屏风耸立江边,拥围城郭,故有此题。

南纪门得名,出自《诗·小雅·四月》“滔滔江汉,南国之纪。”纪者,清律也,总汇也。此门为水陆两通的门,是一座较为重要的城门。出城门向西沿江岸行,与通远门出城大道同方向,经佛图关南坡下,为佛图关所控制。

早年的南纪门是重庆的水上门户之一,码头建在弯弯曲曲的石阶梯下,主要接纳从长江上游来的船只,它们给重庆城带来了粮食、蔬菜、瓜果、木柴和其他农副产品。

南纪门又是重庆城主要的陆上通道,连接前往川西各县的陆路。南纪门外,一箭之地,长江河岸一带早年是农田沙坝。此坝面积较大,冬天水枯时面积更大,陆续有住在附近的居民来沙坝上种菜,供自家人食用。后来一些乡下的农民,见此处可开垦的土地较多,就在坝上搭建窝棚,安营扎寨,种植各种蔬菜,供应下半城的居民,故称这里为“菜园坝”。而城门附近的麦子市、坎井街一带,早市菜摊成片,来此卖菜、买菜的人流如潮,所以有“南纪门,菜篮子,涌出涌进”的民谣。

说到南纪门,还有一个地方不得不提,那就是长江边的珊瑚坝,这里曾经是重庆的飞机场。至今在靠近石板坡长江大桥旁飞机码头4号附近还保存有一栋老房子,房子右下方一块白色大理石的牌匾上书有“原国民党重庆陪都珊瑚坝军用飞机场财务机要室和跳舞厅旧址”一行字,默默地向今人证明着这段历史。

据资料显示,1933年,由中国航空公司负责修建的重庆第一个民用机场——珊瑚坝机场建成,该机场沿用自然坡度,东高西低。为方便旅客乘机和装卸货物,在机场和北岸之间搭造浮桥,修建码头,这就是“飞机码头”的由来,中国航空公司和运转站等机构也设于此地。

抗战期间,国共两党要人蒋介石、林森、汪精卫、冯玉祥、宋子文、孔祥熙、张群、陈诚、周恩来、叶剑英等都是进出这里的常客。这时期的珊瑚坝机场十分繁忙,它既开辟了往返大后方各地如成都、贵阳、西安、桂林、兰州等地的航线,又承接远至驼峰航线运到重庆的战略物资,还远航至印度汀江、缅甸仰光,甚至中亚的阿拉木图等地,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