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6年12月16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春秋
版面翻页
春秋
04

梁平癞子锣鼓:蜀人朝山感动天

□ 作者 胡雁冰 文/图

梁平癞子锣鼓

梁平癞子锣鼓是重庆梁平境内流传的一种传统民间器乐。因梁平县在1952年前称梁山县,故又名“梁山癞子锣鼓”。

在梁平,前人有“蜀人朝山,锣鼓喧天”之说。历年来,癞子锣鼓与当地民众的生活紧密相连,每逢节日盛会、开业庆典、生日礼仪、婚丧嫁娶等,人们总爱用锣鼓来渲染气氛。一年一度的癞子锣鼓迎春抢彩已成为当地代代相传的民俗习惯。此外,还可根据人们生产劳动、生活的需要,即兴在乡村院坝、田间地头进行演奏娱乐。

2006年5月20日,梁平癞子锣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锣鼓梁山最有名,迎春乡赛一齐行,归来笑向儿童问,今日是输还是赢。”这首竹枝词生动地描述了旧时农民欢天喜地迎新春进行锣鼓比赛的热闹场景,所指即为流传千年的癞子锣鼓。梁平癞子锣鼓发源于“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礼让镇。今年46岁的贺志灿,是这个项目的市级代表传承人。

“老总”回乡组家庭锣鼓队

清脆明亮、悦耳动听的锣鼓声伴随着贺志灿成长,他从6岁开始就跟随父亲学习癞子锣鼓,10岁时就能表演全套手艺,在礼让镇小有名气。中学毕业后,迫于生活的压力,贺志灿不得不远走他乡。经过多年的艰辛奋斗,他在北京建立了自己的公司,拥有上百万的资产。

虽然事业蒸蒸日上,但贺志灿的脑海中却始终萦绕着“癞子锣鼓”的余音,挥不去、赶不走。2004年,他回老家看望生病的母亲,父亲拉着他的手说:“灿儿啊,又有好几个打癞子锣鼓的老艺人去世了,咱们流传千年的手艺就要毁啦,爸爸好痛心好痛心……”那一刻,他很犹豫。

“是去北京继续经营公司,还是留下来圆儿时的梦?”苦思冥想了一个星期,贺志灿做出了抉择——要留住“这渐行渐远的乡音”。

然而,事情远比想象的艰难。首先面临的就是妻子的强烈反对,街坊邻居也不停嘲笑他;而传承癞子锣鼓还必须要有学徒和场地,以及足够的资金购买各种乐器;民间有规矩,癞子锣鼓“传男不传女”,而且传授时讲求口传心授,没有现成的曲谱……这些都是摆在他面前的一道道难题。

为了实现梦想,贺志灿一边给妻子做工作,苦口婆心地向她说明为啥不能让癞子锣鼓失传;一边重温自家祖传资料,走访民间老艺人,收集整理了上千首癞子锣鼓曲谱。看着丈夫如此痴迷,妻子无奈地默许了。

“梁平癞子锣鼓的乐器有二鼓、马锣、钹、大锣、钩锣、镲子6种,分别由5人组合参与,其中打马锣者兼打钩锣。”贺志灿计划先置办好乐器、凑足5人,把锣鼓队组建起来。

没有乐器,他瞒着妻子拿出了原准备再创业的积蓄来购买;没有徒弟,他瞄上了自己七岁的女儿和五岁的侄儿,手把手地教;没有场地,他腾出了自家并不宽敞的堂屋……

而让他更加感动的是,先前一直反对他的妻子也配合起来,学打癞子锣鼓,加上自己和父亲,一个完整的家庭锣鼓队就这样组建起来了。

“鼓痴”打破陈规广泛授徒

茶余饭后,贺家老小就把乐器拿出来,在自家门口拉开架势,“喽丑当、丑喽当”地敲上一阵。“声音洪亮、气氛热烈、音韵起翘、耐人寻味”,癞子锣鼓的特有魅力吸引了许多街坊邻居和孩子前来看热闹,贺家的家庭锣鼓队逐渐成为礼让场镇上的一道独特风景。

“围观的大人小孩渐渐多了,我觉得时机差不多成熟了,可以让那些感兴趣的孩子也加入进来。”于是,贺志灿开始动员起家长,让他们把孩子送来学,并承诺不收一分学费。很快,他便如愿收到第一批学员,共有24个孩子,他的癞子锣鼓传承事业就这么开始了。

经过几个月的精心培训,孩子们掌握了癞子锣鼓的基本技巧,能够敲打出一些简单的曲子。礼让镇赶场,贺志灿就带着他们给乡亲们义务表演,活泼的动作、优美的旋律、可爱的表情……这支20多人的少儿癞子锣鼓队很快出了名。

县文化部门听说后,就邀请贺志灿带着他的少儿锣鼓队参加县里举办的大型文艺演出,孩子们鲜活灵动的表演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贺志灿初获成功,前来拜师学艺的孩子蜂拥而至,他家的堂屋已经容纳不下这些孩子,几套锣鼓也不够用。于是,他萌发了一个新思路——找学校合作,让更多有兴趣的孩子能够系统地学习,让古老的民间技艺发扬光大。

几年时间下来,贺志灿陆续编写了锣鼓谱书和一套简单易学的教材。他还结合现代观众审美情趣大胆创新,创作了《柚乡鼓韵》《龙凤呈祥》《鸭子戏水》《喜盈门》《三羊开泰》等一百多个曲目,在保留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将表演动作融于癞子锣鼓的敲打中,使其更富有观赏性。

看到贺志灿如此痴情于锣鼓,人们送了他“鼓痴”的绰号。

从2005年开办首个癞子锣鼓培训班开始,贺志灿先后到幼儿园、中小学,社区、企业、军营义务授徒6000多人,10多年来从未收过一分钱。他组建的女子癞子锣鼓队打破了“传男不传女”之陈规。在他的执著和努力下,梁平癞子锣鼓得到了大力推广和发展。

贺志灿带领徒弟们登上了央视“星光大道”

“传承人”梦想敲出国门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贺志灿悉心培训的学员曾多次参加重庆、西安等地举办的大型文娱活动;走进中央电视台《民歌中国》《乡约》等栏目,让全国人民了解感受巴渝文化癞子锣鼓的独特魅力;在华语台“中国之窗”栏目多次向全世界播报。去年,他编写的两首癞子锣鼓曲目在全国视频大赛中获奖,参加湖南吉首市国际鼓文化节获得“最佳创意奖”。

他个人不仅被重庆市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还先后荣获“全国优秀文化志愿者”“重庆市第二届优秀志愿者”“重庆好人”等荣誉称号。

“传承非遗文化需要热爱,更需要奉献精神。”回忆10多年来的传承经历,贺志灿深有感触。“留住老祖宗的根,将梁平癞子锣鼓敲响全国、敲出国门。”临离开时,老贺给我们采风团一行人说出了他远大的梦想,他计划5年内授徒突破2万人,10年内带着弟子们走出国门……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