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佛山(四章)
索道
就这样被一车一车地转运到后山,然后被一罐一罐地吊着,凭空上了山。
看来参见金佛,还得先让你连根拔起,上不沾天,下不沾地,腾云驾雾晕头转向之后,方可登临。
当然你也可以步行登山,那可是考验你勇气和耐力的时候,弯弯曲曲的石板路似无尽头,永远朝上,延伸至林深不知处。不过奇了怪了,寥寥的几拨徒步登山人,竟基本上是中老年人,手脚利索的年轻人,大都猫在“罐”里任拉着拽着上山哩。
看来,不见真佛不烧香,还是老家伙们虔诚得多哟。
竹海
这儿的竹,其实应该叫做蓼,往时制作斗笠的材料。几个小山包,全被这竹海罩着,矮矮的,密密的,绿绿的,荡荡的,令红纱巾蓝围巾小红帽们一阵欢呼,争相蹚进没腰深的“水”里,整衣冠,梳刘海,举双臂,勾肩搭背,来一个造型,再来一个造型……
远景:蓝天白云;中景:连绵群山;近景:竹海翻涌中的“白鸥”“红鸰”“金孔雀”,开屏,开怀,开嗓,开心,纯美大自然中的一个个绝美的倩影。
可惜全是半身相。这儿拒绝照全身,人体的下半身配备了统一的大绿袍,万人共用,不用穿戴,谁用上都合身。金佛山竹海你还真是高明,不像别的地方,人一去要么只稀疏几枝,要么就淹没头顶,这儿的竹海彩照一半是光鲜,一半是朦胧,还真符合当下这些摆布造型人的本性……
栈道
处处景区有栈道,处处旅游走栈道,这儿的栈道最叫人触目惊心。
90度壁立的悬崖,没万仞也有千仞,然后用一条长长的、长长的“腰带”系着,依山就势,随弯就弯,不依不饶,不离不弃。
红男绿女,老少爷们,迟疑着,搀扶着,颤抖着,有的眼闭着,摸着内壁,探索着,走着,走着。少有人退回,来都来了,怎么都得走上一段。
估计真只能走上一段哟。海拔2000多米的高山上,这条几千米长的要命的“腰带”,一旦勒上,大约是很少有人能把玩完的。这儿是检验胆量、毅力和耐力的地方,同时多少能测量出一点人的弱点:恐高?怕累?嫌远?怕苦?畏难?浅尝辄止?半途而废?
栈道却不言,时不时被下垂的树丛遮掩,远看真像一串省略号……
燕子洞
半崖绝壁之上,硕大一个洞。千万个燕子窝,挤挤挨挨,密密匝匝,布满顶部和四壁。经年历月,相信偌大一座金佛山,以及周遭数不清的银佛山,铜佛山,铁佛山……齐刷刷都把燕子打发到这儿垒巢来了,要不然,为什么洞中燕窝都结了石,衔来的泥土都成了山?
大约是万千双燕翅搧过了,搧久了,进得洞来大热的天气冷风嗖嗖,寒气逼人,游人们纷纷添加衣物。却还是有短袖小伙子攀爬那洞中凸凹的小山坡,捧喝那一股从“天”而降的冰洌的泉水。
哎呀,好凉!旷日持久,寂寞的燕儿盼人来,望眼欲穿,心都凉了,水都凉了。
真是一种缘分哪,若不是绝壁之上,岩洞之侧修了一条栈道,万千游人怎能来观瞻这万千燕子的穴居?千年万年,光有鸟缘也枉然,最奇的去处最大的气场还得有人缘。恍惚间,我看到黑压压的燕阵飞回来了,回到故居挺稀罕地察看看鸟巢的人来了,难怪外边阳光稍一收敛,洞中就略显暗淡,那是鸟群和人群在暗中交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