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7年02月07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副刊
版面翻页
副刊
04

汤圆里的母爱

□ 作者 何龙飞

在雪白的汤圆里,饱含着如蜜的母爱,既是过年时的美味,又是我和弟弟永远的念想。

儿时的记忆中,母亲是做汤圆的行家里手。腊月初,为了改善家人的生活,母亲会从柜子里撮出糯苞谷,淘洗干净后,放进木盆里加水浸泡,以备推汤圆用。盘算着推汤圆的日期,还会提前五天左右浸泡糯米。到了推汤圆的那天,母亲挽起衣袖,在木盆里把糯米与糯苞谷按照1:2的比例和好,加入适量水待用。再用棕扫帚扫净磨盘、磨槽,将白布口袋笼住磨槽口,系紧绳子;把短木棒插进磨柄后,一手执木棒推动磨盘转圈,一手拿小木瓢,舀起含水的糯苞谷及糯米添进磨眼里。随着磨盘的转动,经过碾磨,白色的汤圆汁液顺着磨槽,流进了白布口袋里。循环往复,汤圆汁液蓄积越来越多,口袋越来越鼓胀。中途累了,母亲会短暂歇息,伸伸腰,抖抖手,解除疲劳。一想到儿子们的渴盼,母亲又打起了精神,忙碌开来,直到把汤圆推完,才长长地舒口气。

紧接着,就是把白布口袋从磨槽口取下立放着。在父亲的帮助下,母亲将白布口袋捆好后,吊在了楼梁上垂下的铁钩或木钩上,进行风干,汤圆里的水则滴落进白布口袋下面的木盆里。若是嫌此法麻烦,就找来两三根木棍横搁在木盆上,再把系牢的白布口袋横放于木棍上,最后压上磨盘或其他重物,以便压榨汤圆里的水。具体哪种方法,母亲会因时而异,灵活应用。

几天后,汤圆里的水基本吊干或榨干,就可以入坛存放,成为家里必不可少的过年必需品。望着洁白的汤圆,想到儿子们的愿望很快就实现了,母亲倍感欣慰,脸上露出了微笑。

眼见邻居们把汤圆吃得津津有味,我们顿生羡慕之情,口水直往肚里咽。母亲见状,立即到坛子里抓出汤圆放进锑盆里,如果过干,就加少许水进去调湿,如果湿度合适,就直接放进手心搓汤圆。或搓成小汤圆,或搓成大汤圆,或搓素汤圆,或搓有冰糖、芝麻、橙皮、花生、猪油熬制而成的包心汤圆,或将汤圆炸成油果子,全然根据我们的需求而定。

烧开水后,那些圆而可爱的汤圆就下锅了。起初沉在锅底,得用锅铲翻动几下,以免巴锅。伴随温度的上升,汤圆便逐渐上浮。待漂到水面时,母亲会加入少量水,再烧涨后,汤圆就彻底熟了。假如汤圆变红,母亲便以“见红有喜”“预示来年有大红运气”之类的话来予以诠释,打消我们的疑虑,坚定我们的信心。随后,舀汤圆和开水进碗里,放白糖,和转,抽筷,母亲井然有序,把汤圆稳当当地端到了桌上,以解我们的馋。可是,我们越想快点吃下肚,就越不行,只因为那汤圆太烫。母亲及时告诫我们:“这就叫心急吃不了热汤圆,做人做事也是如此!”得到母亲的教诲后,我们夹起汤圆边吹冷边吃,避免了烫伤,犒劳了肠胃,对母亲的感激油然而生。以后,我们一旦想吃汤圆了,母亲总会放下手中的活计,抓、捏、搓、包、煮汤圆,满足我们的要求。不知不觉中,我们吃着汤圆就度过了年味渐浓的腊月。每每看到我们的馋样,母亲便幸福、惬意极了。

正月初一早上,年俗约定须吃汤圆。母亲照样起得早,包好汤圆等我们起床后下锅烧煮。吃上热气腾腾、倍加香甜的汤圆,我们犹如吃了蜜饯般快乐无比。倘若吃闷了,则吃些酸咸菜、块块咸菜或其他素菜来解闷,心里便重新舒畅了。这是母亲的窍门,传授给我们实践后果然灵验,以至于我们乐此不疲地效仿。“吃汤圆的多少也得有个度,少了心欠欠的,多了饱塞塞的,都得把握好。”母亲的这番教导,我们聆听后照办不误,也就吃得恰到好处。

春节期间,有客人来访,母亲也会在吃饭前煮汤圆来当“开水”吃,以示礼数。客人吃得甜津津的,我们也吃得舔碗舔嘴,心境愉悦。可以说,因为母亲的汤圆,我们过了个甜蜜而温暖的年。

从此,牢记着母亲的叮咛,吃着母亲的汤圆,享用着浓浓的母爱,我们渐渐长大,外出读书,升学,成家,立业。而母亲经历了从木棒推汤圆到电动打汤圆的鸟枪换炮般的变革后,心更灵,手更巧,经验越来越丰富,技巧越来越熟练,汤圆越煮越香甜。尤其是生活水平提高后,有了米籽、醪糟、猪油等的加盟,汤圆就更为美味了,一直是我们在外时无尽的思念。待到过年时返家吃上母亲的汤圆,目睹一天天老去的母亲,我们的心里可谓五味杂陈,不能不感恩汤圆里几十年如一日的母爱。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