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7年02月10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要闻
版面翻页
要闻
01

让品牌引领农业

□ 本报记者 凌云

云岭永川秀芽、辣妹子榨菜、静观酿造醋……掰着手指头数一数,你能一口气说出多少个重庆名牌农产品?又有多少农产品品牌是人们心目中的“大品牌、强品牌、好品牌”?品牌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志,2月5日发布的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也强调要优化产品产业结构,着力推进农业提质增效,突出“优质专用”和“特色优势”农产品的生产供给,这无疑对农产品品牌化提出了新要求。

对市政协常委、市农综办主任唐双福来说,如何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是他早已深度关注并探索良久的命题。在今年市政协四届五次会议期间,他围绕加快重庆农产品品牌体系建设提交提案,建议大力实施品牌农业发展战略,加快培育重庆农产品大品牌、知名品牌,发挥好品牌引领作用,为我市现代特色效益农业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据统计,目前全市有无公害农产品企业581家、产品1516个,绿色食品企业347家、产品836个,有机农产品企业27家、产品83个,地理标志农产品46个;市农委评选认定的重庆名牌农产品累计678个,有效期内173个;拥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26个、全国区域公用品牌4个……“全市农产品品牌体系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先进省市相比差距较大。”唐双福说,我市农业发展存在重生产、轻品牌的现象,尚未把品牌培育提升到战略高度。同时,现有品牌“乱、杂、弱、小、散”现象明显,尚缺大品牌、强品牌、好品牌,特别是品牌管理割裂、扶持力度不大等问题,更使得农产品品牌的培育发展合力难以形成。

“品牌化建设投入力度不够,企业发展自有品牌的积极性较低,品牌意识不强。”唐双福的观点得到市政协委员、长寿区农委副主任王永全的认同。市政协委员刘建也道出农产品品牌发展存在“顶层设计和协调联动机制缺乏、公用品牌少、市场认知度不高”等短板。他们一致认为,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突出重围,必须树立农产品品牌发展战略意识,加快重庆农产品品牌体系建设。

具体怎么做?何处入手?唐双福提出对策:把住“品牌农业发展”战略方向,坚持品牌创建体系、质量追溯体系、宣传营销体系、政策支持体系“四轮”驱动,加快培育有影响力的大品牌。

在唐双福看来,品牌创建需要市政府研究制定全市农产品品牌中长期发展总体规划,尽快构建“全市农业形象品牌+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的重庆农产品品牌体系。同时,还应积极建立“企业质量溯源系统+检验检测体系+质量诚信体系”的重庆品牌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立品牌企业质量诚信档案。

“要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率先实行标准化的生产和完整的质量安全认证,建立全面的质量可追溯体系。”刘建也认为构建质量追溯体系十分重要和必要。

酒香也怕巷子深,怎样让“重庆造”农产品走向全国、走向全球?搭建宣传营销体系必不可少。唐双福建议,要加快建立“宣传网络+营销网络+推广网络”的重庆品牌农产品宣传营销体系。他举例说,可以组织品牌农业企业到境内外重点城市开展大规模、多形式的展示推介活动,坚持办好中国西部(重庆)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等等。

完善“财政+税费+金融+项目”的政策保障体系,是委员们建议最为集中的部分。王永全认为,应加大品牌建设投入力度,按照销售额或商标知名程度,加大对企业自有品牌的补贴力度,提高企业创建自有品牌的积极性。刘建认为,应采取多种税收优惠如加速折旧、投资抵免等政策,从农产品生产、储运、保鲜和深加工至品牌营销各环节给予税收优惠激励,鼓励创建更多公用品牌。唐双福还认为,除了在授信额度、涉农金融产品、担保、保险、品牌资产抵押方面加大对品牌农业企业的扶持力度外,在涉农项目安排上,还要坚持整合资源、重点扶持、连续扶持,着力提升品牌企业实力。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