蔓子墓侧定远门
□ 作者 何莉 文/图
定远门是一座闭门,位于通远门之北不远处,面向嘉陵江。现城门已毁,遗址无存。
定远门内东为巴蔓子墓(俗称“将军坟”),西为莲花池。
巴蔓子为战国时期巴国将军。巴国内乱,蔓子向楚国借兵平息内乱,许诺事后以三座城池为谢。内乱平息后,楚国使者索要城池,巴蔓子拒绝予城,而自刎以头授楚使。楚王叹息道:“要是我能得到蔓子这样的臣子,要城来干啥呀!”于是以上卿之礼葬蔓子头。巴国也以上卿礼葬蔓子身。蔓子墓由此而来。
莲花池是明思宗时期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王应熊的花园,原名“涵园”。记载于向楚《巴县志·古迹》:“莲花池,在通远门内,巴蔓子墓在其侧,系县人王应熊涵园也。昔有亭榭台阁,上下二池,皆种莲花,故号为莲花池。上池旧基周围七十九丈,长十七丈,宽二十二丈五尺。下池旧基周围九十一丈,长二十九丈,宽九丈五尺。”
莲花池是重庆城内比较有名的地方,历来用作街名和片区名。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全城划为29坊,莲花坊便是其中之一。池在通远门内靠东、定远门附近,接近城的西北垣。
莲花池不仅是重庆著名的古迹,还因大革命时期以共产党员为核心的国民党莲花池党部所在地而闻名。1926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四川代表回到重庆,组织成立中国国民党四川临时支部,租了莲花池积厚里(今莲花池6号附1号)房屋一栋,作为办公地址,人称“莲花池党部”。执行委员有杨闇公、李筱亭、漆南熏、张克勤、陈达三、邓劼刚、吴剑秋等。
巴蔓子墓
录入:徐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