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思的明朝皇帝名儿
明朝由朱元璋1368年建立,到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煤山,共计276年,历经12世16位皇帝;明亡之后,南明朝廷又有4位皇帝,称帝的共计有20位。在明朝这些皇帝中,你会发现有的皇帝名字用字很是生僻,常常让人“望名生畏”。
明朝皇帝名字难认的原因与其取名原则有关,依辈分按五行相生顺序取名,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同代人相同。除开国皇帝朱元璋外,明朝其余各代皇帝名字均依木、火、土、金、水五行相生取名。儿子辈名字所含元素,总是被父辈名字所含元素所生。由于皇族人丁繁盛,而字有限,又要避讳,取名非常困难,以至后来为取名而造字。因此,明朝皇帝名字所用难认字、生僻字较多。
在明代20位皇帝中,以“木”字旁取名的最多,达六位,分别是明成祖朱棣、明孝宗朱祐樘、明熹宗朱由校、明思宗朱由检及南明的明安宗朱由崧、明昭宗朱由榔。这六位皇帝中,朱祐樘、朱由崧、朱由榔名字用字较为难认。朱祐樘的“樘”字,读[táng]音。史称他为弘治帝,其为人宽厚仁慈,躬行节俭,勤于政事,励精图治,驱逐奸佞,任用王恕、刘大夏等正直大臣,扭转了朝政腐败的状况,史称“弘治中兴”。朱由崧的“崧”字,读[sōng]音。他是南明首位皇帝。朱由榔的“榔”字,读[láng]音。史称他为永历帝,是明熹宗朱由校、明思宗朱由检、明安宗朱由崧的堂弟。巧合的是,明朝名字含有“木”字旁的皇帝,帝位一般都不能由本人或后人传下去,都会被旁系的兄弟或外人所取代。如明熹宗朱由校去世后其帝位由他同父异母的弟弟朱由检继位,也就是崇祯帝。
以“火” 字旁取名的有明惠帝朱允炆、明仁宗朱高炽、明世宗朱厚熜三位皇帝。这三位皇帝的名字中都嵌有难认的生僻字。朱允炆,即建文帝,明朝第二位皇帝,朱元璋之孙。“炆”字,读[wén]音。朱高炽的“炽”字,读[chì]音。朱厚熜的“熜”字,读[cōng]音。史称他为嘉靖帝,其人非常聪明,尤其在书法和文辞修养上都有不错的造诣,前期颇有作为,诛杀宦官,节用宽民,但后期荒淫无度,政治腐败,因服丹药中毒而死。
以“土”字旁取名的有明宣宗朱瞻基、明穆宗朱载垕两位皇帝。朱载垕的“垕”字,读[hòu]音,同厚。史称他为隆庆帝,登基后倚靠高拱、陈以勤、张居正等大臣尽力辅佐,实行革弊施新政策,但因沉迷和服用媚药,导致荒于政事。
以“金” 字旁取名的有明英宗朱祁镇、明代宗朱祁钰、明神宗朱翊钧和南明的明绍宗朱聿键、绍武帝朱聿鐭。这五位皇帝中,朱祁钰的“钰”字和朱聿鐭的“鐭”字较为难认。但巧的是,“钰”字和“鐭”字都读[yù]音。朱祁钰,史称景泰帝,明英宗朱祁镇被俘后被拥立为帝,他任用于谦为兵部尚书,粉碎了瓦喇对北京的进攻,迫使瓦喇放回英宗。他是唯一一位没有葬于明十三陵的皇帝。朱聿鐭,史称绍武帝,他是南明绍宗朱聿键之弟,绍宗死后,他在广州被拥立为帝,与肇庆的永历帝朱由榔朝廷互相抗衡。绍武王朝寿命很短,称帝一个月后,清军夺占广州,朱聿鐭自缢而死。
以“水”字旁取名的有明宪宗朱见深、明武宗朱厚照、明光宗朱常洛。这三位明朝皇帝的名字中没有难字和生僻字,人们容易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