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兰村民下山记
海兰村村民所住房屋对比照
通讯员 周 宁 文/图
“现在上班更有劲儿了,想多挣点儿钱,把房子装漂亮点。”
“这辈子天天盼着住新房,如今可真是梦想成真了。”
春节期间,九龙坡区金凤镇海兰村14社的村民们围坐在一起畅谈着美好的新居生活。他们刚从山上搬入这山下的“龙潭新苑”。而这,也标志着九龙坡区政协开展的精准扶贫工作结出了成果。
整体搬迁是唯一出路
金凤镇海兰村14社位于九龙坡区与璧山区交界的多子山中麓,海拔684米,共有18户52人。该社房屋绝大部分为土房,加之未通公路,村民生产生活的必需物资全靠步行搬运上山,生活生产十分困难。多年来,村民的搬迁愿望非常强烈。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14社虽地理条件恶劣,却因海拔不足等原因不属于我市高山生态扶贫搬迁的对象,故不能享受相关扶持政策。”九龙坡区政协副主席范国明道出了该社多年不能搬迁的一大原因。
不过,通过调研,九龙坡区政协发现14社全社位于森林防火区,从全局来看,全社搬迁不但有利于森林防火工作,还可为加大整村脱贫连片开发工作力度提供保障。“全社搬迁为民所愿,且利大于弊。基于条件的特殊性,14社只有整体搬迁才是唯一出路。”范国明表示。
此后,九龙坡区政协提出建议,由区发改委、农业、财政等部门牵头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金凤镇海兰村14社全社搬迁下山事宜,制定扶贫搬迁方案。
《社情民意》促使搬迁立项
“没想到区政协的这条建议得到市、区主要领导的高度关注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并直接助推了最后的扶贫搬迁。”时任九龙坡区政协社情民意办主任的杨祖环回忆道。
九龙坡区政协在《社情民意》上刊文《关于加快金凤镇海兰村14社全社搬迁下山的建议》,得到区委书记丁洪批示,区发改委等部门立即行动,论证了建议的可行性,并正式立项;
区财政补助50万元,区交委、区民政局、区农委、区建委各补助30万元,区工商分局、重庆明品福有限公司党支部各补助10万元;
区经信委和水电气公司也大力支持,为每户减免水、电、气等附属工程费用31300元,极大减轻搬迁户的经济负担。
……
助推扶贫新常态
通过各方努力,金凤镇海兰村14社高山移民扶贫整体搬迁项目于2016年2月启动实施,2016年9月竣工,新址命名为“龙潭新苑”。
龙潭新苑交通便利、公共设施配套完善,有效解决了群众吃水难、行路难、用电难、住房难、就医难、入学难等问题,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提高,还被评为2016年农民新村市级示范点。如今,14社全部村民已搬迁入住。
海兰村14社的变化只是九龙坡区政协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九龙坡区政协把精准扶贫工作与传递正能量活动相结合,作为创新委员履职平台、发挥委员主体作用的重要抓手。先后组织开展“走基层、访群众,为民服务”“四进五送”“精准扶贫·四扶四帮”等主题活动,使困难群众达到“三保障”(即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三改善”(即生产条件、生活条件、生态环境大改善)的标准。
据统计,参与各项活动的区政协委员累计达到1400余人次,共化解社会矛盾129起,协调解决民生实事961件,解决企业困难76件,资助贫困大学生和留守儿童175名,组织义诊1200余人次,组织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活动47次,捐助、协调便民服务资金350余万元,为全市脱贫攻坚作出了积极贡献。
“区政协要确保今年全面完成结对帮扶任务。脱贫攻坚任务必须要精准完成。”九龙坡区政协主席郑和平充满信心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