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7年03月17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副刊
版面翻页
副刊
03

漫步巴国城

□ 作者 何从花

巴国城的古典式牌坊由雕龙画凤、刻文描字的门楣、门帽檐、石柱、石匾,以及花草祥兽、灰瓦红檐、一个正门和两个偏门组成。居中牌匾上书古代巴文化字体“巴国城”三个意蕴悠长的娟秀字迹。门楣内侧与外侧图文、雕工、气势一致,同样的古色古香、浑厚大气。前后门石柱上皆雕刻着门联:重镇天开巴子国,上卿礼遇楚王城。

在前方广场处,一尊代表巴民族之魂的传奇人物塑像出现在人们眼前——巴蔓子将军。他手执长剑、昂首挺胸、战袍飞舞、眼观前方,骑在马背上,面朝15000平方米的巴文化广场,威风凛凛、气宇轩昂。坐骑低头扬蹄,作势欲跨,平添“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意味。

信步巴国风情街,你会发现,周围不但布满了古色古香、鳞次栉比的仿古式牌坊结构房屋,还有形象生动、活灵活现的大型石雕群。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头顶发髻、身披斗篷、赤脚亮膊、腰围短裙、右手按剑、左手摁虎、昂首挺胸的男子汉塑像,其眉宇间散发的英气和强健的轮廓,极具民族英雄气概。由塑像背后的石刻文字可知,此具人物雕像是本名叫文命的治水英雄大禹。

其次是涂山氏女、廪君、巴寡妇清、严颜、彭大雅等历史人物的雕像,以及极具远古农耕文化的单独石雕,皆有石刻文字作为人物简介或雕塑主题名称。

巴人博物馆城门由两边小中间大的三扇门组成。城门前方两侧石虎威武,石柱浑厚。石壁上雕刻得有古巴人图文(虎纹、手心纹、鸟纹)。檐帽石整体从下向上呈梯状排列,门檐上灰青色瓦片整整齐齐,灰褐色吊檐笔直,灰白色檐撑亦呈梯状排列,正城门檐底居中石壁上镌刻着古代巴人文化字体的“巴人博物馆”五个金色大字。檐顶两端各据祥兽一枚,高昂着头,作远眺状。整个城门气势恢宏,廊檐飞翘,城墙上旌旗飘飘。仰望过巴蔓子风采,再观城廓肃穆,陡发感慨:城墙旌旗迎风烈,映日生辉忆故人。蔓子将军异首处,永驻巴人忠信魂。

展厅位于城门洞左侧墙体,洞穴式建筑结构,洞门有廊檐,设木柱,雕对联:登斯楼览奇玩遥想当年金戈木舰威武雄狮谁敌手;入此馆观至宝更惊今世瓦釜铜鍪琳琅故物我为珍。过了安检口,一幅古代巴人疆域示意图静静地躺卧于正中展台的玻璃柜内,所示山峦起伏,水域辽阔。展柜左右两侧各有一根巴人劳作、狩猎、捕鱼等图象生动的金色圆柱。右侧洞壁耀眼处的玻璃柜中,一本巴文化古籍袒露着巴人来源扉页,以馈来者。

展厅正中,有两两相向的八根木柱,高矮不一的四根木柱分两组各自托举着一具50年代修建成渝铁路时出土于九龙坡冬笋坝、采用刨凿与火烧相结合技术打造的楠木材质船棺。船棺后方,一座金光灿灿的巨型群雕展现着神态各异、举止不同的十位巴人风采。不远处,身强体健、面露坚毅、手持器具、呈坐立状的巴务相,仿佛正在和群雕上的人们对话。他身后张着大嘴的老虎四肢作腾跃状,虎尾高翘,微卷。老虎象征着巴人的崛起与繁荣,是上古巴人祭祀场合的常用图腾。

越过上楼的台阶左转,两壁玻璃橱窗内陈列着鱼化石、骨质手斧、人脑化石、牙齿、头盖骨、刮削器、锤击石片、尖状器、石裙、石斧、锛、矛、斧等旧石器时代、春秋战国时期器物。左侧内里宽阔的洞穴入口处,古代巴人遗骨仰躺于地下玻璃棺。展厅正中,偌大一个土窑场,窑口设计得像正在燃烧的火塘。窑沿镂空铁架上,交替陈列着高矮不一、形状不同的鹅黄色仿古未成品。周围洞壁处的玻璃橱窗陈列着战国、东汉、西汉时期的大量文物。往里行走,一方形洞天(紧挨城门洞壁,比中间展厅略小)的墙上,有地下土质断层示意图和古代烧窑技术场景,以及汉砖拓片、“古代制盐情景”。四壁玻璃橱窗内依旧陈列着各种古玩奇珍,琳琅满目。

由二楼展厅的图解得知,巴人善使弓、弩、矛、剑等兵器,且能歌善舞。由涪陵小田溪出土的有错金纹饰的一套完整编钟,反映出巴人以打击乐器为主的特点。展厅陈列着各种巴人面具和服饰,以及生活用具,还有生活场景展示和部分文物。

巴国虽然已经消失,巴文化却成了重庆地域文化的根,深深地影响着重庆文化的走向。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