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7年03月17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副刊
版面翻页
副刊
03

故乡的梨花

□ 作者 何龙飞

故乡的梨花,一朵朵,雪白、圣洁而芳香,是我等在外游子们永远的乡愁。

每年的三月下旬,经过春日暖阳的抚慰与春风的吹拂,故乡的梨花次第绽放,织成别致风景。记得小时候,父亲在房前屋后、土边、荒坡等处栽下20余棵秤砣梨、黄皮梨、青皮梨、苹果梨等梨树苗。伴随着我们的成长,梨树渐渐长大。三月的梨花盛开,喜煞了一家人,引来了邻居们的啧啧赞叹。在父亲的带领下,我和弟弟走进梨园,任那洁白的花瓣、红黄的花蕊,潇洒我们的视觉,任那淡淡的花香沁入心脾,陶醉灵魂。我们在梨花下追逐欢笑,蹦跳玩乐。不经意间,梨花也被碰落了几朵,躺在地上,甚是可怜。我们怜香惜玉起来,后悔刚才的举动。这时,父亲趁机教导我们:梨花是春天的使者,是纯结的象征,是可爱的尤物,何况还要结梨子,不怜爱它怎行呢?!……想想父亲的话在理,我们更加认识到了呵护、关爱梨花的重要性,也就再也没有去人为弄掉梨花。若发现有同伴用小石子扔向梨花或握住梨树摇落梨花,我们就会大声呵斥,制止破坏之举,确保梨花安然无恙。

再去观赏梨花,梨花依旧灿烂、芬芳。我们慎重地赶赴与梨花的一次次约会,依旧顶礼膜拜。父亲又在梨花下做起我们的思想工作:梨花不单白得可爱,而且执着地装扮春天,自信地展望未来。聆听父亲的教诲,我们的心灵震撼了:梨花是春天的精灵,开得如此烂漫,放得如此精神,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向梨花致敬呢!

约半月后,梨树叶逐渐茂盛起来,朵朵梨花逐渐凋谢,掉落在地上。不过,梨花是秉承“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哲理,优雅地逝去,还催生出小梨果,亮堂人的双眸,昭示出梨花的良苦用心。面对斯情斯景,我们岂能无动于衷,情不自禁地礼赞梨花消逝的从容,回忆梨花曾经的盛景,祝福梨花的新陈代谢,庆幸我们赶上了这场花事。

最有意义的事要数制作梨花标本了。我们把那些飘落到地上的梨花捡起来,放到书页或笔记本、练习本中,让纸张吮吸梨花的汁液,最终成为标本。如此一来,炫耀的资本有了,谈论梨花的话题也多了。

年复一年,梨花开了又谢,谢了又开,为我家倍添生机与活力,为故乡增添了抹抹亮色。我们牢记着父亲的千叮咛、万嘱咐,在梨花精神的鼓励下,刻苦钻研,考出大山,争光添彩。

近几年来,我们更是与故乡的梨花结下了不解之缘,力所能及地做着关于梨花的美事。响应发展乡村旅游的号召,经过紧张而忙碌的筹备,一届届梨花节有序开展;为了推动梨树产业化,发动干群种植了更多的梨树,开出了更多的梨花;举办“又见梨花开”诗歌朗诵音乐会、梨花主题摄影、征文比赛、梨花文化研讨、书写梨花诗词、画梨花等文艺活动,实现了文旅融合,提升了档次;把梨花基地打造成了写生基地、采风基地、创作基地、拍摄基地、实践基地,扩大了辐射力、影响力。这一切的一切,皆缘于我们对梨花的景仰与讴歌,皆缘于魂牵梦萦的乡愁。

弹指一挥间,我们离开故乡已近30年,长期生活在钢筋混凝土铸成的城市里,很难见到梨花。唯有在城郊或下乡采风时或回到故乡,才能目睹梨花的真容,算是一点慰安。比来比去,我们觉得还是故乡的梨花最美丽、最诗意、最灵性、最动人,只因为“谁不说咱家乡好”,只因为梨花中饱含人间大爱,只因为朵朵梨花皆乡愁,最能慰藉游子们的心灵。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