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7年03月21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春秋
版面翻页
春秋
03

蒋思豫:一生一部现当代史

□ 作者 郑学富

蒋思豫,字斯圉,号上渔(另有耜臾、思予、师愚、阿豫、江南布衣等别称),1914年4月出生于江苏宜兴一个名门世家。其父是清末秀才,擅长书法。其外祖父徐致靖,系著名的“二王”书法家,光绪皇帝的翰林伴读,维新变法的倡导者,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维新英才都由他保荐入朝。蒋思豫的远房堂舅徐悲鸿乃近代中国画坛泰斗,对蒋思豫指点甚多。

蒋思豫夫妇晚年照

穿梭在烽火战场上

1933年,蒋思豫进入复旦大学求学。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蒋思豫投笔从戎,加入了救国行列,先在武汉第三战区驻京办事处工作,后随李公朴去太原,在山西民族大学当教干。

1938年日寇攻陷太原,蒋思豫返回武汉到郭沫若为厅长的政治部三厅任宣传干事,当时这个政治部的副部长是周恩来。蒋思豫先生曾回忆说:“周恩来有时主持每周一的孙中山总理纪念周,周先生也谈三民主义,也谈国共合作,主题是一致抗日,力争最后胜利,他的一片真情诚意博得众人的崇敬。”做周恩来下属的这段经历,对蒋思豫后来的人生态度有深远的影响。

抗战期间,蒋思豫还兼任《中国青年》编辑和《中央日报》《扫荡报》记者、特约撰稿人等职,并以记者身份亲历了台儿庄战役和武汉保卫战。

1938年3月,台儿庄战役打响后,蒋思豫陪同《大公报》记者范长江、《新华日报》记者陆怡,前往台儿庄前线采访。在徐州,他们见到了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和协助李宗仁指挥的副总参谋长白崇禧。李宗仁告诉他们:“台儿庄前线之战异常激烈,孙连仲第二集团军坚守台儿庄,伤亡惨重,我已电令汤恩伯20军团南下,夹击日军。建议你们到第一线采访。”

从徐州到台儿庄五六十公里,每天都有军车来往,搭车很方便。第二天上午,他们拿着军委会颁发的战地记者证,搭车到达20军团司令汤恩伯的指挥部。 后来,范长江、陆怡要到台儿庄前线采访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孙连仲,汤恩伯送给他们两匹马前往台儿庄,把蒋思豫留在了自己的指挥部。因此,蒋思豫写报道的很多第一手材料,就来自汤的指挥部。

蒋思豫还亲历了武汉保卫战。他多次钻进战场的散兵坑里采写新闻,把沾着战场泥土和血迹的报道发出去,向外界介绍战况,鼓舞全民抗战。

在采访中,蒋思豫曾多次遇险。一次在重庆采访,恰遇日寇飞机狂轰滥炸,他的两个同事因为躲闪不及,相继被炸死。在附近的蒋思豫则幸运躲过一劫。

他曾回忆说:“老百姓不顾生死,都跑出来看国军飞机和日本飞机空战。记者们也置身其中都把生死置之度外。一看到日本飞机被击落,老百姓就欢呼雀跃。”

结缘宋美龄干女儿

徐敏蕾出身于浙江宁波的一个大户人家,天生丽质,自幼聪慧伶俐,端庄贤淑。她的儿子蒋可煌曾自豪地告诉笔者:“我妈妈当时是镇海第一大美女,知书达理,好多有钱人家的公子追求她。”

全面抗战爆发后,正值豆蔻年华的徐敏蕾随家人迁往重庆。1941年,徐敏蕾在重庆一所中学上学,蒋介石和夫人宋美龄到学校视察,年轻美丽活泼的徐敏蕾大胆地走近宋美龄,宋美龄见这个小姑娘很可爱,就主动与她说话。了解到徐敏蕾是宁波大户人家的女儿,与蒋介石是同乡,就认她做了干女儿。

此时,蒋思豫被公派到北碚的国立复旦大学学习,后又考入当时的国民政府财政部的财政研究学会,再转入国民政府粮食督导司等机构任职。

这年4月8日,宋美龄做婚姻介绍人与证婚人,蒋思豫与徐敏蕾在衡阳乐园大酒店结为伉俪。徐敏蕾开朗贤惠,是典型贤内助,蒋思豫后来因历史问题长期被关押25年,徐敏蕾靠做教师及变卖家产把几个儿女拉扯成人。

拜师于右任学书法

蒋思豫书法作品

受家庭熏陶,蒋思豫自幼酷爱书画,对历代碑帖临习不辍。

1945年起,蒋思豫任国民党贵州省党部秘书室主任、候补执行委员兼贵州省政府顾问。此时任国民党贵州省党部主任委员的周伯敏是于右任的外甥,书法得于嫡传。他与蒋思豫是复旦校友,又同好“于体”书法,关系密切。经周伯敏推荐,蒋思豫的品行、书艺得到了于右任的认可,成了于的弟子。

考虑到于先生出生于陕西三原,蒋思豫便刻了一方“三原门下”的闲章,把于先生作为自己的终生楷模。

蒋思豫一生研习“于体”,其草书直追于公笔韵。他还写下洋洋万言的《论于右任标准草书》一至三论,为“于体”书法传承做出了理论贡献。他的篆隶各体,也均有不俗功力:篆书质朴凝练、格调高古;隶书结字工稳、平实古雅。胸襟的开阔与心气的平和,在老人的书法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闲云野鹤笔墨为伴

1948年秋,江苏第一绥靖区司令部调蒋思豫为高参(少将军衔),并兼高邮代县长。蒋思豫曾回忆:“目睹国民党大势已去,在高邮我曾放了70多名在押收监者,其中有中共地方领导人多名。后来我乘江苏省政府的撤退专列时遇到省主席丁治盘和老友方元民委员,他们劝我不要去台湾。我就留了下来。”

1951年,蒋思豫被以“战犯名义”逮捕入狱,关押在安徽劳改农场。在农场工作时,蒋思豫是《新生报》的主编,还负责出墙报、黑板报。1976年,作为第三批特赦人员,蒋思豫回到夫人徐敏蕾的故乡。从此,他就在镇海这个安静的小城,和夫人过起了隐居生活。

1991年9月,宁波市台联会与台北宁波同乡会联合举办了《海峡两岸宁波乡情书画展》。当时,宁波和台北各选送50件作品参展,其中有一幅书法作品特别引人注目,这便是蒋思豫用“于体”写就的《望大陆》。《望大陆》是于右任先生在台北临终前留下的三章哀歌。蒋思豫的这件书法作品在台北展出时引起强烈反响。

此后,国民党元老陈立夫曾请“国府交际处”的工作人员专程来宁波看望蒋思豫,转达他对蒋老的问候,并了解其生活近况。蒋老请工作人员回复陈立夫,说现在日子过得很好,自己已当了多年的市政协委员。

2012年,镇海区政府与宁波市书协共同参与编纂,为他出了一本《蒋思豫百岁书法集》。中国书协名誉主席沈鹏为书题名,著名作家余秋雨为其写序,其中写道:“读蒋先生书法,应该同时观赏他的百岁寿照。那种长者笑容中的安详皱纹,也是一幅书法作品。我们面对相互辉映的两个读本,所得感悟当在笔墨之外。”

2016年1月9日12时08分,蒋思豫先生在宁波去世,享年102岁。蒋老一生跌宕起伏、曲折传奇,对人生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旷达洒脱。2014年,笔者采访他时,老人说:“我是一个被历史遗弃,或说是被淘汰了的‘闲云野鹤’,一生无所作为的糟老头。不开心是一天,开心也是一天。何不笑看门前花开花落,静观天上云卷云舒。”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