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7年03月28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评论
版面翻页
评论
04

“木桶理论”有感

□ 作者 刘建明

关键词:

一个团队要想成为一个盛水较多、结实耐用的“水桶”,就要想方设法提高所有木板的长度。

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提出的“水桶理论”告诉我们,一个木桶的容水量,不取决于桶壁上那块最长的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要使木桶能装更多的水,就要设法改变这块木板的现状。显然,无论对一个人还是对一个团队而言,这一理论都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

平心而论,作为一个人,不可能尽善尽美、完美无缺,难免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短板”。面对自身“短板”,是消极回避遮遮掩掩,还是直面问题以求改进,往往考验着一个人的人生态度和生存智慧。前者只会让短处和缺点越来越多,最终掩盖长处和优点,不仅严重制约自己的成长进步,而且还可能贻误工作;后者则会让自己在揭短中开阔胸襟,在补短中完善自我,从而提升为人境界,提高综合素质,最终成就一番事业。无疑,明智的人只会选择后者,及时补短,克非改过。

一个人是这样,一个团队也同样如此。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团队里的员工素质参差不齐,能力高低不一,而管理者又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弥补,那么,时间一长,素质能力较低的员工难免就会拖整个团队的后腿,进而影响和制约整个团队优势的发挥。因此,一个团队要想成为一个盛水较多、结实耐用的“水桶”,就要想方设法提高所有木板的长度,只有让所有的木板都达到“足够高”的高度,才能提升整个团队的核心竞争力。因此,这就需要管理者既要注重发挥“长木板”——“明星员工”的示范带动作用,同时也要加强对“短木板”——一般员工进行教育培训,激励其见贤思齐,完善自我,以提高其综合素质。

实践证明,人与人之间、团队与团队之间,差距往往就在于能否有效地做好补“短板”工作。只有瞄准“短板”,补齐“短板”,才能在前进的道路上收获更多成功。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