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本朝:有韧劲的开拓者
◆ 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重庆市委副主委
◆ 西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 2016年度入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知识是一种财富,思想是一种快乐。”
4月5日,丝丝春雨中的雨僧楼内人头攒动,身为西南大学文学院院长的王本朝格外忙碌。这一天,正值文学院进行研究生复试,但王本朝还是从繁忙的工作中,挤出时间接受采访。
出版学术专著6部,参与主编著作、教材6部。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艺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80多篇,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等刊物全文转载、复印40多篇,被学术研究界评论和引用500多篇次。曾获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三等奖等荣誉。近日,更是被教育部选入2016年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名单。从一名甚少接触文学的农村娃,到最终投身于学术海洋的高级知识分子,王本朝如何完成他的蜕变?
怀着这样的疑问,记者如约来到王本朝的办公室。他正在埋头批阅文件,在他的办公桌上、沙发和茶几上,都高高地码放着一摞摞书,两个大书柜也被填得满满的,面积本就不大的院长办公室被众多书籍挤占后显得更为局促。
梦想与努力
年过半百的王本朝从小生活在农村,中小学期间除了学校的课本,几乎不曾接触过其他课外读物。“我当时语文成绩也并非拔尖,对文学更无过多概念。”
上世纪80 年代初,王本朝的梦想是进入公安系统。高考那年,他预估成绩后,信心满满填报了当时的西南政法学院。“那个年代,学政法要交学费、生活费等,而学师范则免费。”为了减轻经济压力,在听取了老师的意见后,王本朝考量再三,最终放弃报考政法学院,将“政法”改为了“师范”,专业则从“法律”改为了“中文”。就这样,王本朝误打误撞,考进了西南师范学院(现为西南大学)中文专业。
“你读过《红楼梦》吗?”“知道贾平凹吗?”……这是王本朝入校第一天,寝室同学抛给他的问题,至今令他记忆犹新。“当时,我既没读过《红楼梦》,也不知道贾平凹。”同学当场便语带嘲讽地说,连这些基本的文学著作和作家都不了解,读什么中文呀!这让年轻的王本朝感到十分自卑,他决定奋起直追。
“那时,我们的课余生活没有如今这么丰富多彩,我也没有其他爱好,一下课就跑到图书馆看书,甚至有时上课也偷偷看小说。”王本朝在大学一、二年级,恶补中外文学著作,读了近200本文学经典。大学三年级,他开始延展自己的阅读触角,从文学书籍扩展到学术文献等等。通过大学四年的阅读积累,已览800余本书的王本朝发现,他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了文学的海洋不可自拔。同时,通过老师们的言传身教,王本朝也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做学问的乐趣。
知识与快乐
大四那年,看着班里100多名同学陆续被分配进中专院校、重点中小学校等不错的工作岗位,王本朝却心如止水,他已经决定放弃工作分配,专心考研,从而进入更高更宽广的平台继续钻研学问。
最终,王本朝如愿以偿,成为全班仅有的3位考上研究生的学生之一。
“知识是一种财富,思想是一种快乐。”王本朝说,作为一名知识的拥有者、一名思想者,虽然思想的过程可能很折磨人,但一旦有了新思考新发现,就会感到无限快乐。“这成为我坚持做学问的一大动力。我为自己的思考而着迷,沉醉于自己的发现。”
从1988年发表第一篇学术论文开始,王本朝已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耕耘了二十几个年头。一谈到“中国现当代文学制度研究”和“中国现当代文学与基督教文化”,人们自然会想到他的贡献。
“文学制度”——王本朝既是这一概念的提出者,也是开拓者和深化者。他从制度的角度研究文学,把文学社会学研究推向更深层次。学界认为,王本朝提出“文学制度”并将其作为一个重要视域系统地探讨20世纪中国文学,可谓是一种独特的创造与开拓。
一丝不苟的求实态度和触摸真实历史的学术勇气,奠定了王本朝在现当代文学界的坚实地位。27岁,王本朝就被破格聘为副教授,33岁当上教授。“学术界地肯定,给了我不断前进的动力。今年,习近平总书记又在全国两会期间发表了对知识分子的重要讲话,高度肯定了知识分子的价值和作用,再次吹响了知识分子参与社会发展进步,担当历史使命的号角。我们作为传统文化的继承者,现代价值的维护者,备受鼓舞,有了更大的动力潜心专研学问、传道授业解惑,为社会发展的合奏曲发出自己的声音。”
责任与担当
作为一名学者,王本朝在业内已是无人不知。他的众多学术研究在中国现当代文学领域显示出创造性的意义。如今,除了学者的身份,他还拥有更多身份,如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重庆市委副主委、西南大学文学院院长等。
如何协调好学术研究、政治参与、行政管理等工作,王本朝已非常从容。“首先要做好本职工作,做个有心人,把本职工作与政协履职等有机结合。”
作为一名全国政协委员,王本朝参与履职主要还是紧扣自己的专业特长,围绕文化、教育等建言献策。“这既可以避免乱谈空谈,提高建言质量,也能节省时间和精力。”
当选全国政协委员5年来,王本朝几乎每年都要围绕文化产业发展等提交提案。王本朝认为,文化是社会的血脉,是一个民族的根和魂。作为一种新兴产业,文化产业的兴起和发展正在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最引人注目的文化经济现象。然而,通过平时工作的观察积累及调研分析,他发现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如相关的法规政策建设仍旧滞后;发展规划不尽完善等等。为此,王本朝建议,尽快出台相关办法和规范性、制度性文件;激发国有文化企业活力;对民营文化企业敞开大门,鼓励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发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措施,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履职和做学术一样,需要韧劲,更需要开拓。”在王本朝看来,无论是作为学者还是政协委员,都应围绕国家全面深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改革,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积极出谋划策,做全面深化改革坚定的拥护者、有力的推动者和积极的实践者。
如今,王本朝从容协调驾驭着自己的工作,然而,他却很难停下片刻脚步去享受生活。“平时事情琐碎,时间零散,周末、节假日就成了我读书、写作、做研究的宝贵时间。”因此,他少有时间陪家人出游、休闲娱乐,这也让他有些许的愧疚。然而,正是这样对学术的专注、对工作的认真,王本朝得到了家人默默地支持,同时,他对工作的态度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自己的孩子及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