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7年05月09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春秋
版面翻页
春秋
03

最早来到开州的红军

□ 作者 曾信祥

人们一般认为,1933年10月底徐向前指挥的红四方面军进攻四川开县(今重庆开州区)杨柳关,即“红军大战杨柳关”战役,是红军到达开县之始。

笔者通过广泛查阅史料,确认红军到达渝东北开县的最早时间应该是在1930年3月左右。首先来到开县的红军部队不是鄂豫皖根据地过来的红四方面军,而是由当时的中共四川省委正式命名的,四川红军第一路游击队的第三支队;到达开县境内的地域也不是杨柳关、三汇口、高桥关一线,而是开县北部的满月槽、关面山、白马泉一带。由于这支队伍人数不过百人,身着山区农民装束,又行军在人烟稀少的深山之中,且未发生过大规模的战斗,故影响不大。

挺进开州

1930年3月来到开县北境满月槽、关面山、白马泉一带的红军部队是四川红军第一路游击队第三支队。这得从1929年5月12日爆发的大规模的万源县固军坝武装起义说起。这次起义,是中共四川省委贯彻中共中央“八·七”会议精神,以革命的武装反对反革命的武装,在王维舟、李家俊的领导下进行的。固军坝起义揭开了川东北游击战争的序幕,在万源、宣汉、城口三县边境20多个场镇迅速建立起了面积约1500平方公里、人口近10万的革命根据地。固军坝起义军下辖3个支队,于1930年1月下旬由中共四川省委正式命名为“四川红军第一路游击队”。

万源固军坝起义极大地震撼了四川军阀的统治。盘踞在达县、万源、宣汉、城口一带的军阀刘存厚,从1929年5月以来先后3次派军围剿,遭到起义军的坚决打击。刘存厚不甘心失败,于1930年3月又调集重兵开始全面“会剿”,侵占了固军坝、白羊坝等革命根据地。起义军撤退到城口、宣汉和万源边境高山的草场坝、回龙坝一带,与敌周旋。其中第三支队在支队长张鹏翥率领下向宣汉、城口和开县边境地区发展。在转战中,因在城口县的蓼子口、明通井一带受到来自城口、宣汉之敌两面夹击,为趋利避害跳出包围圈,张鹏翥毅然率部向敌人没有设防的高山丛林地带的城口和开县边境挺进,由城口咸宜寺一带翻越雪宝山、关面山,直至开县满月槽、白马泉等地,并一度挺进到开县和巫溪县边境的一字梁等高山地区。后因山陡林密、无路可寻,折回关面山,经开县和宣汉边境的碑牌沟、三墩坡返回固军坝、井溪等地的边境山上。

欢迎红军

这支部队在开县境内辗转迂回,历尽艰险,行程500余里,历时月余,消灭了一些小股敌兵,缴获了一些枪支弹药;并广泛宣传发动群众,讲明红军游击队是专为穷苦人民打军阀、打土豪的,一些农民还加入到红军游击队伍之中。1932年,王维舟又在开县的西部边境黑天祠至宣汉的大山坪一带建立起游击活动中心,开展游击战争,至1933年10月发展壮大成为数千人的川东游击军,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同年11月2日,游击军被改编为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三军。

红军到来,震慑了敌人,鼓舞了人民,扩大了苏区,增进了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的影响,播下了革命火种。当时,在开宣边界地区广为流传着一些歌颂红军胜利、盼望红军来到开县的歌谣:“红军打下杨柳关,干人(指穷苦人民)心里好喜欢。土豪吓得钻洞洞,军阀哭得喊皇天。”“四川有个王维舟,领导干人杀瘟牛(指刘存厚等军阀)。杀了瘟牛炖汤锅,老蒋哭得泪长流。”“乡长保长你莫歪,红军就要过关来。再不低头认罪舍,谨防砂罐(指人头)把花开。”

红军英勇作战和不怕牺牲的精神、严密的纪律、对劳苦大众亲如兄弟的感情,这些都给开县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