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县:协商找症结 破解“停车难”
本报讯 “逐步建立信息化、智能化停车管理体系。”“对停车位数量严重不足的公共区域,可整合利用空间。”“适当增加部分线路的公交车数量,并对公交线路进行合理规划、设置或及时调整,为乘客提供方便快捷的乘车环境。”……近日,忠县政协组织政协委员就停车难展开了协商讨论。
停车难,一直是困扰城市发展的难题。如何祛除这一“城市病”,是政协委员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据统计,2014年以来,忠县城市居民新购小轿车数量年均增长18%左右。目前,县城拥有小轿车约3.2万辆,停车难困扰着车主。
“破解停车难,首先要找准症结所在。”彭善平委员认为,通过大数据,可更加精确分析出各区域停车位的实际需求,以及周边可调配的停车资源,包括停车紧张的周期和时段等情况。他建议,大力推进停车引导系统建设,通过在城区主要干道增设停车电子信息牌,显示停车场的位置、泊位总数、空余泊位数等信息,缩短驾驶人寻找停车位的时间,减少无效交通。
对于部分地段人员密集、房屋较多,难以找到空闲场所修建停车库的现象,陈科委员建议,在不影响交通及市民出行的地段划设临时停车位;采取“停车场共享机制”。“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停车场在下班时间段可向大众开放,生活小区内停车场在上班时间向大众开放,实行错时停车。”
“应利用收费政策杠杆,缓解城区停车难。”邓大庆委员建议,合理制定停车费用标准,逐步形成以配建停车场停车为主、地面停车为辅,减少占道停车的格局;同时,探索从政策层面给予停车库一定的补助。
“居有房,行有车”,已成为年轻人的消费热点和梦想追求。委员们纷纷认为,政府要顺应这一趋势,对新建的住宅小区(楼盘)、酒店、医院、学校、商务建筑、行政建筑、娱乐旅游建筑等,严格落实《重庆市规划局关于印发<建设项目配建停车位标准细则>的通知》要求配比车位,防止短视行为带来新的停车难问题。
(向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