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建议得采纳
大足:生活垃圾填埋场改扩建
本报讯 臭气浓度最高值18 mg/m3、平均值小于10 mg/m3,扩建工程项目占地面积858亩,设计总库容为520万立方米,设计处理规模为700t/d……近日,这一串串数据让大足区政协委员们真真实实地感受到了大湾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变化。
大足大湾生活垃圾填埋场最早于1988年投入使用,承担大足城区和所有乡镇的生活垃圾倾倒。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大湾垃圾填埋场倾倒的垃圾越来越多,臭味浓烈,4个环境监测点位3个超标,周边大气环境质量恶化;垃圾渗液流出,饮用水受到污染,耕地质量受到损害;垃圾填埋场库容量严重不足,原库容量183.2万立方米,设计处理规模为184t/d,现实际库容量明年将满,处理量近500t/d ,节假日达600—700 t/d。优化环境质量、解决超负荷运行等问题已刻不容缓。
为此,大足区政协委员多次进行专题视察、调研及协商活动。在区政协一届三次全委会期间,委员黄文兵提出《优化垃圾处理方式,减少环境污染》提案,二届一次全委会上,邓志明等委员再次提出《关于尽快扩建垃圾处理场》的提案,建议: 合理利用,变废为宝,采取市场化运作,遵循统一管理、合理收费、分类处置、回收利用的原则,提高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水平,进行垃圾处理再利用,以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扩容垃圾填埋场,采取独立系统对臭气、渗沥液等进行处理,通过长效管理以提高环境质量。
值得欣喜的是,这些建议得到了采纳。在调研现场,委员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大湾垃圾填埋场的变化。由大足区天楹公司投资1500万元建设的生活垃圾沼气发电厂已投入使用,垃圾填埋场产生的废气已收集综合利用,通过脱水、提纯、升压之后进行燃烧发电,每月可发电60万度,年收入达300万左右,大气臭气浓度低于20mg/m3的标准值,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目的,有效地改善了周边生态环境。大湾生活垃圾填埋场扩建工程也已开始建设,预计2018年2月投入使用。
“我们相信,随着垃圾的综合利用和填埋场的扩建,处置更加科学、设计更加合理、运行更加规范的大湾垃圾填埋场,将使排放更加达标、空气更加清新、环境更加优良。”委员们纷纷点赞道。
(陈东兵 杨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