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舵航运踏浪而行
张公振
第一、二、三届市政协委员
重庆凯美特航运公司原董事长
张公振,1946年出生于涪陵。年逾古稀的他,如今仍旧精神抖擞,步履稳健。去年,他才刚刚卸去重庆凯美特航运公司董事长的职务。然而,曾经身兼数职,担任过三届重庆市政协委员、市政协学习及文史委副主任、重庆市政府参事、涪陵区政协副主席的他,仍旧激情不减,时刻关注着家乡和自己为之奋斗过40余年的重庆水运业的发展。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加快推进,我市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全面深入实施,全市经济得到了持续较快发展。在十九大即将召开之际,张公振又开始积极奔走,四处收集重庆水运发展的资料,希望通过回顾梳理,以专业视角再次为重庆水运面临的机遇挑战及未来发展献计献策。
“重庆水运未来发展方向首先应该加快畅通高效航道体系的构建,积极争取国家尽早启动三峡新通道建设,缓解三峡瓶颈对我市经济的制约”“加快嘉陵江、乌江航道整治,全面畅通直流河航道,提高干支联动和水中转能力”“加快铁公水枢纽港建设,进一步扩大我市水运辐射范围和半径”“进一步提升航运高端服务能力和范围,加快互联网与水运服务业融合发展”“多举措解决船员不足、素质低下、无序流动问题”……
这些建议足足写满三页纸,字字句句都能感受到他强烈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担当。其实,张公振在经历无数坎坷,从教育行业跨入水运行业40余年来,从未抱怨、从未懈怠,一直倾尽所有为重庆水运业做着贡献。
1982年,时任涪陵航运公司客运站站长的张公振被时代大潮惊醒,眼界开阔的他和同事们经过几番讨论,决定在长江上发展短途旅游,首开涪陵至丰都的旅游客船,为涪陵人到丰都参观“鬼城”提供方便。然而,当他第一次兴奋地领着满载300余名游客的“红航12号”抵达丰都港时,意外发生了:禁止游船靠岸!面对岸上的重重阻碍,张公振没有退缩,通过小船他独自上岸交涉,谁知,却被几个壮汉带到了丰都县政府。愤怒之余,他舌战众人,力陈旅游之利,好一番折腾才得以脱身。
在张公振的执着和努力下,“涪丰一日游”获得成功。第二年,他将旅游航线延长至长寿,接着,又开启了长江三峡“一线六点”特色旅游,直至后来将重庆的旅游船开向了南京、上海……
随着时代的发展,三峡旅游渐渐面临新的挑战。1997年重庆直辖后,连续担任三届市政协委员的张公振仍旧持续关注、思考着三峡旅游,通过各种调研分析,先后撰写《三峡旅游重心东移,重庆怎么办》、《三峡旅游落入低谷,必须尽快转危为安》等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为三峡旅游的发展鼓与呼。
除此之外,他也十分关注水运企业和职工的命运,多次帮着反映、呼吁,《及早做好三峡船闸断航应变准备》、《三峡船闸升限改建碍航将极大影响我市经济运行》等信息,让市政府迅速制定了相关应变计划,并向国务院有关部门争取到了相应的补偿。
在2004年春节前,张公振更是为几万名水运职工在短短3天内,争取到了应有的补偿金。当时,三峡蓄水断航补偿金迟迟未能下发,一些熟识的船工找到张公振诉苦求助。张公振急在心头,连夜写出《水运企业急盼得到三峡断航补偿金》后,立即将情况呈市里主要领导,3天不到,补偿金全部下拨到位,水运职工过上了祥和的春节。
“干一行就要爱一行。”张公振坚守水运行业40余年,始终以饱满的热情,积极履行着自己的职责。担任政协委员期间,他先后写成提案、社情民意信息、调研报告、各种发言等150余篇40余万字,不少意见得到市领导批示,一些社情民意信息更是被国家部委采纳,他也因此多次被市政协授予“优秀政协委员”称号,并连续13年获得“反映社情民意先进个人”的荣誉。
“2016年,重庆301家水路运输企业完成货运量1.66亿吨,货运周转量1876亿吨公里”“2016年,全市航道网络化已基本形成,航道总里程达4451公里”“2016年,三峡旅游呈恢复性增长,朝天门‘两江游’持续火爆,全年发航6622航次,完成客运量141万人次”……重庆水运的种种发展成就,张公振挂在嘴上,喜在心上。如今,他虽已从工作岗位中退了下来,但他仍然想要发挥余热,为家乡重庆和重庆水运业的发展再献一点力。“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坚信,重庆水运的明天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