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草低见牛羊
——云阳县全面加快畜牧业发展
“人凭一头牛,吃穿不用愁;人凭十只羊,土墙变洋房。”在地处三峡库区腹地的云阳县,这样的顺口溜广为流传。尤其在海拔较高的山区,随处可见成群的牛羊、整洁标准的羊舍牛圈,还有村民们脸上洋溢的幸福笑容……如今,牛羊产业已成为云阳县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2016年末全县肉牛存栏16.17万头、累计出栏11.04万头,山羊存栏45.5万只、累计出栏68.87万只。
唱牛羊歌打造富民主导产业
长期以来,云阳县委、县政府始终高度重视畜牧业发展。
早在上世纪50年代,云阳县就是全国山羊基地,积攒了丰富的养殖经验。目前,全县有草山草坡221万亩,建植人工草地8.9万亩,改良草地17.8万亩,农作物秸秆55万吨,具有得天独厚的养殖牛羊等草食牲畜的条件。
近年来,依托自身独特的资源优势,云阳县委、县政府积极推动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将牛羊作为全县农业主导产业来抓,确定25个乡镇主抓牛羊产业发展。2016年,全县出栏10头以上肉牛养殖户1166户,年出栏30只以上肉羊养殖户2840户。
据了解,云阳县每年投入近2000万元,对牛羊产业发展实行扶持:对牛羊重大动物疫病,统一实行免费强制免疫;对牛羊品牌创建、发展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和技术能手给予奖励;对牛羊种繁场建设、牧草种植、良种母畜保护、肉牛杂交改良等进行补助,并将牛羊产业发展纳入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的年度工作目标考核,保证牛羊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同时,该县积极加强畜牧科技实力,依托县校合作平台,设立西南大学草食牲畜教学基地和草食牲畜研究生试验基地,联合重庆市畜科院联合组建市畜科院三峡分院,建成农业部国家畜产品加工专业分中心,市级肉牛专家大院,3个山羊市级良种场,初步形成“种、养、加”全方位的技术服务平台,积极组织实施国家、市级科技示范和推广项目,全县牛羊产业科技贡献率达60%。
多种模式发展壮大牛群羊群
加快发展生态畜牧业,坚持种繁引领、龙头带动、专业合作社支撑,积极推进牛羊产业规模化、标准化、组织化经营发展,在云阳县已成常态。
该县坚持引种改良、提纯扶壮、人工授精三管齐下,建立“金字塔式”良种繁育体系。目前,西南地区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良种肉牛繁育场一期工程已投产两年多,还建成栖霞等母牛繁育场、红狮种羊场等种繁场,并建成23个肉牛人工授精点和一个县级冷配贮运中心,每年人工授精数量达1万头以上。
坚持以龙头企业带动现代牛羊产业,引导并鼓励牛羊养殖、加工龙头企业之间,企业与农户之间通过定单、寄养付酬等方式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目前,全县有牛羊产业化龙头企业37家,其中市级6家、县级31家,基本形成了比较健全的牛羊产业化发展体系。
全县各牛羊基地乡镇、村级组织通过召开院坝会、算对比账和建立结对帮扶户等措施,在标准化养殖小区内发动群众组建专业合作社75个,积极参与牛羊养殖。与此同时,全县大力培育牛羊及产品经纪人队伍,加强流通市场服务。
据介绍,云阳县坚持因地制宜推行不同的肉牛养殖模式。该县积极推行种草养牛模式,大力实施人工种草,推广种植黑麦草、甜高粱、三叶草、皇竹草等优良牧草,提高草地载畜量,目前全优质牧草种植量达5万亩。同时,在肉牛产业发展中,推行“肉牛+沼气+种植”的低碳循环养殖模式,支持鼓励养殖业用沼液、沼渣种植葡萄、蔬菜及农作物,努力追求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此外,该县着力打造品牌、突出效益,“天生云阳”“蔈草牛肉干”品牌已初具规模。
赶着牛羊脱贫致富奔向小康
“我都养了十多年的羊了,但以前只是在家里放养那么几只,根本就不成气候,没什么收益,日子一直过得苦巴巴的。”家住云阳县泥溪乡长柏村的张竹均是2014年建卡贫困户,他喜滋滋地说,“在2013年通过当地政府发展产业后,现在我家的羊群已发展到100多只,我成了养羊大户,并在2015年就脱贫甩掉了‘穷帽子’。”
“长柏村还有由四家养羊大户组成的云阳县联合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共有700多只羊,现在还在扩大规模,再过一年将发展到3000多只,一年收入将会超过100万。”泥溪乡长柏村另一养羊大户张自生介绍道。每年还会有市县级的兽医专家到长柏村,为养殖户传授养羊方面的知识,教他们什么时候打驱虫针、什么应该防疫等。现在,长柏村在家的所有农户都养起了羊,合作社先为他们提供小羊,到一定时间后再以市场价回收,由此带动大家共同致富。
云阳县蔈草乡的陈氏夫妇30年前曾在万州牛肉干厂打工,几年后回到云阳老家开起了家庭作坊,一年收入也就几千元。这些年经过自身的努力和当地政府的政策扶持,2016年,夫妇俩投入600多万元,建成拥有现代化生产线的加工企业——蔈草牛肉干厂,通过电商、网络销售,一年营业收入达300多万元。
老板娘叶幸福开心地介绍道:“我们为了保证牛肉干的品质,只收当地的牛肉,以40元每斤的价格和当地30多家农户签约收购。常年用工几十人,旺季时一天会雇用近百人,帮助解决就业问题,同时也带动了大家脱贫致富。”
而家住云阳县红狮镇大山深处的易建涛,早年外出搞建筑小有成就,于前年底回家乡投资50万元修建起2栋400平方米的高床漏缝式羊舍及饮水池等,并购进种羊及小羊400只。他采取“家庭牧场”式的标准化养殖模式,通过放牧加补饲、定期驱虫和羔羊特护等精心饲养,去年便实现养羊收入15万元。“我在羊价处于低谷时,返乡创业发展养羊,不仅顺利实现了当年投资当年见效,还为来年羊价上涨时发展壮大养羊规模奠定了基础。”易建涛信心满满地说,今年他不仅扩大了养羊规模,养羊收入也将大幅提高。
积极发展循环生态畜牧业,进一步建立健全牛羊良种繁育体系,推广适度规模养殖,加大对牛羊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鼓励支持加工龙头企业开展牛羊产品深加工研发……今天的云阳县,正在现代畜牧业发展快车道上狂奔。(温清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