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7年07月04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春秋
版面翻页
春秋
03

秀山“万年台”

□ 作者 王世金 文明

秀山,民俗文化底蕴深厚,素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花灯歌舞)之乡”的美誉,而表演民俗文化的场所——万年台,也成为了秀山一道独特的风景。

(一)

万年台一般是酬神、娱乐场所,取此名,带有祈望长久太平之意。

秀山的万年台,早在元代传播儒学、兴建文庙时就开始出现了。如平凯镇石莲村祭祀土神、谷神的社稷坛,县城的武庙(关帝庙)、马王庙、孔子庙、明伦堂和城隍祠,梅江河畔祭龙求雨的龙神祠,清溪场镇在土司统治时修建的土司城等,都设有“万年台”。

在秀山许多的乡镇,万年台作为一种文化元素,即是以前社区“文化场”的依托之地,更是该地的地理标志。万年台所在地大多与四合院、文庙、会馆、寺庙、水井、龙潭、神树等景观构成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文意味。也正是万年台的存在,使村镇平添了几分古朴典雅的诗情画意和文化的灵气。

作为一种众人参与的场地,万年台为上至各类官员,下至干部职工、游人和学生乡民,既提供了“作古证今”“乐者为同、天下归仁”的教化洗礼,也满足了民众“和顺积中而英华发外”的情感满足和心理的快乐。就像鲁迅先生在他的小说《社戏》中说到的:“但凡遇到社楼,就会油然生出一种对遥远时光无限追忆的浩叹而独自激动许久。”

(二)

万年台戏楼当属一种集建筑、木雕、砖雕、彩绘、楹联、书法及风水于一体的物象。从建筑整体上看,秀山的许多万年台功能完备、工艺考究,具有极强的“模式化”造型规律;台柱、台顶、前台、后台、上下场门、神龛等一应俱全,呼应、对称、虚实以及立体感、空间感、韵律感等工艺技法和形式美的表达,都非常注重吊脚转角,飞檐斗拱、风铃叮当。

如始建于清末民初的平马王家大院里的万年台,堪称秀山万年台建筑的典范,雄伟挺拔、造型大气,由正殿、后殿、两厢组成。最有气势的是台顶那三十二支凌空欲飞的翅角形成的曲线与顶层福、禄、寿三星的雕塑,从而形成动静相宜的呼应,表现出高超的设计追求。从细节来看,无论是雕刻精致的梁架托还是檐廊雕都体现出集透雕、镂雕、浮雕“三雕工艺”于一体的艺术水准。从建筑结构上看,台檐三重、台口左右各有三扇雕窗,梁托则由六条吉龙组成,台顶有九层飞檐。而青石板装饰与飞龙、彩凤等浮雕的混生组合,则表现出本土文化与中原文化的融合。因此,在这座万年台里,平马土豪王子建常年养了一个辰河戏木偶班排练、演出。

(三)

由于历史的原因,秀山许多古戏楼的万年台几乎损毁殆尽。现如今,洪安古镇复建了一座古戏楼的万年台。可以说,为今天和后人留下了一件非常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洪安古镇复建古戏楼的万年台,就是一部“乡土之书”。在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更有其继续存在的时代意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我们应该在保护这些古老文化物象的同时,使其在历史与现实的交叠中更加充分地发挥其文化功能,以求得一种精神回归和价值现实。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