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7年07月14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副刊
版面翻页
副刊
03

扇上岁月

□ 作者 贺芒

街头路遇一农人,竹编背兜里装着蒲扇兜售。细看那蒲扇,呈团状,然而不够圆正,棉布包边上露出几丝植物茎须,粗粗拉拉的。颜色浅绿泛白,像是经过风吹日晒,承载着几许岁月沧桑。价格低廉,十元三把,然而无人问津。烈日下,路人头戴遮阳帽,或打着太阳伞,昂首阔步,目不斜视,我买了几把,准备分送亲朋好友。

蒲扇是儿时最常见的纳凉之物,其形粗拙,其价低廉,扇面宽阔,风力强劲,炎夏酷暑,是市井平民的最爱,不论是下力的脚夫,辛勤的主妇,还是迟暮的老人,手中都离不了这把蒲扇,忙时插于腰间,闲时取下轻摇,可纳凉,亦可扇于灶间之火,不精美亦不娇贵,所以不怕弄脏损坏,其用料取自常绿阔叶乔木蒲葵的树叶及根茎,坚韧耐磨,不易损坏,不同于纸扇,描绘着花鸟山水、书法作品的纸扇,娇贵而脆弱,一不小心,撕裂了,损污了,心痛万分。《红楼梦》中晴雯替宝玉换衣,不小心摔折了宝玉的扇子,引来宝玉一番责骂,区区一把扇子,能让素来怜香惜玉,视财物如粪土的宝玉责骂自己心爱的俏丫鬟晴雯,真不知那扇子何等金贵!至于宝玉为佳人一笑而引出晴雯撕扇的名段,那也只能发生在名宦世家。平民百姓,是万万撕不起的,即便是拿来扇风亦不忍,只能供于堂上。蒲扇就不一样了,拿在手上,想怎么扇就怎么扇。

蒲扇,不宜于红粉佳人用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嫣然巧笑,也不宜风流名士执于手中缓步轻摇吟诗作文,它粗朴,率性,本真。无需装饰,亦不需怜惜,但也不缺乏诗意:“南风不用蒲葵扇,纱帽闲眠对水鸥”。盛夏之时,疲乏困倦,于南风阵阵的湖边,弃掉蒲扇,悠然睡去,何其悠闲而散漫的人生。

蒲扇与夏天、胡同、冰棍、井水紧紧联系在一起,是最亲切的夏天记忆。儿时父母工作忙,常常将我们几个小孩放在外婆家,外婆家住县城的上河街,那幢砖木结构的三层小楼临河而建,简陋粗朴,盛夏天气燠热,那个年代,不要说空调,连把电扇也没有。早上,外婆挑水劈柴生火,煮好一锅绿豆稀饭,蒸上一屉馒头,用蒲扇使劲扇凉,好赶上我们上学之前能迅速吃到嘴里。我们这帮小孩,中午吃过饭,也不午睡,跑到街上去疯玩,渴了就花5分钱买根冰棍,躲到树阴下去吃,吮吸着甜甜凉凉的冰棍,听着蝉鸣阵阵,数着树阴里筛下的光影,觉得时光是那么的悠长。外婆有时会用蒲扇挡住头上的太阳出来找我,用蒲扇拍打我衣衫上的泥土,也会趁势挥动蒲扇为我送来凉风。入夜之后,被太阳暴晒了一天的河水开始往外散发积蓄了一天的热量,屋子里闷热得像个蒸笼,外婆就在临河的木质走廊上铺上凉席,躺在凉席上,遥望着天上的星星,脚下是淙淙流动的河水,月光、星光、灯影交融辉映在河面上,外婆一边轻轻摇着蒲扇送来凉风,一边讲着古老的故事,脚下是潺潺湲湲的水流声,耳畔是唧唧哝哝的话语声,那样的安稳、那样的宁静,是留存在心里永久的温暖。

那是一种最简单的生活,绿豆稀饭,粗布衣衫,凉席蒲扇,却给我们带来最美好的记忆。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