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7年07月14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副刊
版面翻页
副刊
03

万寿古寨,安放一个夜晚

□ 作者 朝颜

黄昏时分,我们走近了万寿古寨。这是一座依山而建的土家寨子,托起寨子的山便是万寿山了。传说中秀花和山柱化身的两块巨石,就位于寨子的南北两端。

在第一道寨门永安门,我们便遭遇了拦路的土家小伙和土家妹子。果然是爱情的传说之地滋养出来的人儿呀,小伙子个个壮实帅气,姑娘们个个窈窕秀丽。一条结着大红花的红绸带拦在中间,鼓声咚咚地敲响了,清脆的土家山歌便像清泉一样从土家阿妹的口中汩汩流出。听了热烈的敬酒歌,喝下甘甜的拦路酒,寨门于是“哗”地开启了。

其实在战乱年代,万寿古寨更像一座堡垒。寨子四面悬崖绝壁,仅寨东有独路可攀。寨子里的人将前、内、后三道寨门层层封锁,便形成了易守难攻之势。明末著名女将秦良玉曾在此筑寨御敌,远近闻名。如今漫步寨子,仍可见保存完好的白杆兵营、旗台、点将台、官厅、练兵场、杀人坝等遗址。寨子里的土司纪念馆内,陈列着诸多战事塑像,以及相关的文字说明,记载了八百年来当地英雄抵御外敌的一系列故事。

说真的,我很难进入那些故事中,去追寻石柱人曾经的辉煌与苦难。你看这山寨里大红灯笼高高地悬挂着,天井中巨大的水缸妥妥地安放着,木质的阁楼与石质的廊柱无不雕工精美,让人脑海中浮现的是富足幽静的庭院闺阁日常;场院里,土家的女人在剥蒜,熏肉悬挂在屋檐下面,一个陶制的大酒瓮架在火堆上,怎么看去,都是一副祥和自足的美满生活情态。

夜幕降临之时,摆手堂前宽阔的院坝里,上百张方形餐桌挨挨挤挤地排开来。烟灰色的旧竹椅,土制的瓷碗,粗笨的长筷,一股浓浓的乡土味道扑面而来。如此浩大的露天筵席,我是第一次亲历,何况今晚吃的是正宗的土家菜,难免让人心生热切的期盼。

菜未上桌,舞台上的土家大戏却开场了。几只大鼓依序摆放,击鼓者女子披发,男子赤膊,所着衣裳颇似兽皮。伴着有节奏的鼓点,女子的长发有力甩动,时而遮面,时而冲天,狂野热辣之气迅疾铺排开来,似要将人带入某种原始而荒蛮的境地。

许多人围过去拍照,我有一些呆怔,从舞台脚下退回属于我的那张旧竹椅中。夜色渐浓,灯笼便都亮了起来。在略显昏暗的光影下吃饭,桌子和椅子都是矮的,需弓了身子方可搛菜,像极了儿时的乡间生活。面对坐在同一张桌子上的人,恍惚间便有了一家人的感觉。

满满的一锡壶酒端了上来,桌边的地上是一大篮子平口瓷碗,这就是传说中的摔碗酒了。起初我以为酒是甜糯米酒,虽则无酒量,但幼时那记忆中的甜醇,依然回味无穷。朋友为我倒酒时,也就爽快地接了。谁知一入口方知为度数颇高的米烧,三两口下肚,醉意便上得胸来。看见别人一个接一个地摔碗,叮铃咣当,甚是快意,手心有些泛痒。无奈酒未喝光,好像没有理由摔将下去。同桌有心解救,将大半碗酒分了,于是与众人把酒言欢,尔后将碗朝地上用劲掷去,“biang当”一声,果真把碗摔了个粉碎,一时间竟添了女汉子的豪气,平生难得也,于是心中大快。

火锅、熏肉……土家菜吃了不少,味道是真正的土。相识的人便由各桌起身,来回穿梭敬酒。摔碗声此起彼伏,酒精的作用,加上舞台上歌舞的渲染,气氛愈加热烈起来。据说碗未摔碎,还得罚酒三杯。

夜沉入深浓的黑,每个人却都兴犹未尽。坝子里架起了几堆木柴,土家妹子穿着红的、蓝的、绿的民族盛装,团团地围成几个大圈。音乐响了,篝火就要燃烧起来,土家摆手舞就要跳将起来。娜仁拉着我说,一起加入她们,去跳舞吧。我知道自己从未跳过,也许终将露出拙笨。但她的眼神里递过来那么多的热切和鼓励,也或者因着酒精的作用,我便有一丝微微的心动,那些胆怯和腼腆被抛弃了。旁边的土家姐妹好奇地打问我们自哪儿来,当听说皆是全国各地的作家,她们质朴坦诚地说:“那多好啊,把我们这儿宣传出去,我们的日子也许会更好过哩。”一个妹子紧紧地握住了我的手:“跟着我跳,很简单的。”我的手掌和内心里泛过一层又一层的暖。

音乐那么奔放,在火光的映照下,土家姐妹的眼睛里闪动着那么多晶莹。我在那一张张忘情的脸上,寻找到了人世间最单纯的笑容。拍手、跺脚、拧腰、奔跑,我的舞步融入其中,渐渐娴熟,渐渐成为大地上和谐的一种。我感觉到自己心脏的剧烈跳动,以及背部汗水洇开的花朵,这一切多么美好。

摆手舞散场,打开微信,有人为我拍下了旋舞时甩动的头发,他说:“你跳得挺有节奏的。”一个人在黑夜里笑起来,不知为何,却又想哭。

顺着斜斜的坡路奔下山去,夜风拂过,忽觉灵魂得到安放。许多年后,我会记得这一个夜晚,在万寿古寨醉过,闹过,笑过,哭过,将生命的各种情态一一历过。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