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7年07月18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天下龙缸·诗意云阳
版面翻页
天下龙缸·诗意云阳
02

每一株草花都丰沛而宽阔

□ 作者 常克

我是第一次到岐山草场,确实有一种暌违的亲切感,总觉得似曾相识,很奇异。头一天傍晚,我和朋友们饭后漫步,那时候夕阳的表情是依依不舍的,一步一回头,还满颊绯红,犹如在唠叨它的无奈。它的光芒洒在遍坡的金鸡菊上,我猜想,后者浑身的金黄色其实就是夕阳余晖的遗落,成片成片的看过去,壮观得不得了。

如果说岐山草原有胸怀,那么包括金鸡菊这样的草花就是它的心语心愿。

草原12.5平方公里,起伏蜿蜒,随便铺开一块都是广袤的绿草如茵。老实说,山峦间常常能够看见一些高大的树,比如水杉,桦树,侧柏,栾树,乌桕,还有优雅的枫香树,它们郁郁葱葱,挺拔中带有一种峻峭,很惹眼。但能够把我拽下身来,弯腰仔仔细细留意的,还真的不是树林,而是那些生长在坡坎边大树下的小草小花,或粉嫩的白,或金灿的黄,或高贵的紫,或深邃的灰,或惊艳的红,它们与茫茫无际的绿草为伴,组成这片高山草原最核心的记忆密码。

深一丛浅一丛的草花,密密匝匝的藤蔓,有些是我小时候曾经见过的,比如车轴草,蒲儿根,我故乡的花溪河畔就有;而更多的草花,如路边黄、马桑、一枝黄花、荆条、乌蔹莓、紫麻,还有野牡丹,还有小花伞状的蜂斗菜,还有名字怪异的蝙蝠葛,姿色大都平凡,也许从来就没有显眼过,也许生来就是匆匆过客,但也许恰恰因为微弱,它们才在不经意间成为高山上真正的好汉。毕竟,如果它们任性的缺席,世间便没有草原;毕竟,草原就是借了它们的名义,才葳蕤无涯。

我忽然特别感动于这样的肖小,这样的低矮,这样从不迟到的生长,因为我已经感觉到,这其实才是云上草原的雄远,也是云阳的细节。

这让人又想起草原之下的龙缸。

现在,我们可以考虑换一个视角来看龙缸。

龙缸现在被称作“天下第一缸”,这也确实实至名归。但龙缸的绝对海拔只有1300余米,龙缸的天坑深度335米,只居于全国第三、世界第五,在祖国名山大川中的同类奇景中还算不得老大;不过且慢,云阳龙缸能够横空出世,靠的就是无可比拟的山形之胜,靠的就是独一无二的细节。比如,龙缸天坑的内壁拱挤倾斜幅度几乎垂直,这种形态世间罕见;比如,龙缸景观地貌怪异,溶洞与石笋连绵,奇峰与怪石密布,被称为最雄险俊秀的自然科学博物馆;比如,龙缸又被人赞为长江三峡最后的“香格里拉”,有人还惊呼这就是重庆版的“小华山”......总之,在云阳,一座山对自己的每一处陡峭,已经要求到极致。

同样,从龙缸借道下来之后,在荡舟清水湖之前,我们穿过了大安溶洞。客观地说,眼前的溶洞在规模上不算国内溶洞的巨无霸,但它的特色就是洞中套洞,九洞相连,每个洞的钟乳悬垂都各具特点,让人心服口服的感叹,地心世界竟然也可以如此宽广而舒朗。

溶洞有一段还专门由人工穿凿了一条接引洞,很宽大,倾斜而下足有三四百米,左右都布置得很有时空趣味。这样,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小心翼翼越过的不是溶洞,而是来自绝壁深处的表情,它的一颦一笑都细致入微。

总有一些新鲜的下笔墨迹未干,以无处不在的用心来蔓延路,叙述自己的历史从不照本宣科,这就是云阳的这些年,也似乎就是云阳2300年来的云卷云舒,甚至也是这片土地更久远的薪火相传。

云阳当然不缺高楼,但我们站在屋顶,随风而来除了满城树叶的淡香,还有那些已经化身为城市符号的人的名字,以及无数的历史回荡。

我最先想到的是李远,这个名字是我熟悉的,我曾经参与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李远诗集译注》编辑工作。李远是云阳人,也是晚唐前期诗人,更是重庆本土唯一入选《全唐诗》的诗人。李远传存于世的诗不算太多,名气亦不算横空绝响,但仔细品读,就能够渐渐感悟到他的诗有一种动人心魄的魅力,清淡幽深之美。

云阳的才俊与英雄,是岁月馈赠给这片土地的星辰。李远之前有扶嘉,之后有辛寅逊、王彦奇、胡灜涛、刘海鳌、涂凤书、郭策勋、彭聚星、程德全,等等,这些先贤最早都从竹篱茅屋走出来,后来都是一个时代的擎举之才。

云阳本不是张飞的故里,而今,张飞已经离不开云阳。

天下传说无数,独云阳能够把一个1700多年的传说保鲜至今,这样的年复一年,何其波澜壮阔!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