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力”强监督
众所周知,政协民主监督是我国社会主义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当然,民主监督是手段、方式,其最终目标还是协助党和政府解决问题、改进工作。
今年中共中央提出了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工作的意见,全国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也首次以单独章节的形式对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我们欣喜地看到,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民主监督被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显然,这既是回应民众希冀的积极作为,又是增强监督实效的现实所需。而要把政协民主监督的作用发挥好,一个极为关键的前提,就是和衷共济,充分发挥委员的主体作用,形成履职尽责的强大合力。
提升民主监督的影响力。政协不是国家权力机关,开展监督不是靠强制约束力,而是靠政治影响力。对此,既要加强政协委员理论素养、业务水平、知识素养、道德修养、思想境界等履职能力的建设,又要提高政协机关服务能力和水平,以良好的形象和求真务实的作风,切实提升政协委员和政协机关的政治影响力,树政协民主监督品牌。
凝聚民主监督的向心力。“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政协开展民主监督,不是为监督而监督,而是要坚持履职为民,把民生改善作为民主监督重要的落脚点。重庆市政协举办“主席接待委员日”活动,听取委员呼声,助解群众难题,就是接地气的民主监督,深受社会各界好评。只有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把问题说到痛点上、批评点到关键处,让各项监督有导向、有落实,才能在更大范围、更广人群中凝聚民主监督的向心力。
激发民主监督的创造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讲真话、进诤言;针砭时弊、直指问题,为改革出实招、为发展谋良策。虽然民主监督是非权力性监督,不具备强制性,但是民主监督的效果是可以通过主观努力,不断丰富会议、视察、提案、专项等监督形式,创造性改变的。比如,涪陵区政协为了助力民生重点工程的落实,创造性地开展“看单点菜”式监督,在精准选题、规范程序、务求实效上下功夫,取得了良好成效。
众力并则万钧举,群智用则庶绩康。政协民主监督不是走过场、摆样子的软监督,而是敢啃硬骨头、真抓实干的真监督。内化于心,更要外化于行。只有凝聚民主监督强大合力,才能把政协民主监督的力量充分释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