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共享”思维破解停车难
渝北一小区车库入口树立标识,明确表示不对外停车。
随着共享单车、共享雨伞等新名词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共享经济”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这种经济模式也引起了市政协委员、市规划局总建筑师张睿及市政协委员、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重庆分所总经理傅世青的思考:可否用“共享”思维破解停车难。
“不少小区白天或周末闲置大量车位,何不进行车位共享,缓解停车矛盾呢?”今年年初,两位委员为解决停车难问题,在市政协四届五次会议期间分别提交了《关于共享停车库的建议》《关于在全市用创新思维开展错时停车,实现车位共享,解决停车难题》两件提案。
车库“时空不均”
上班时间段商业、办公区域停车位不足,而居住小区则大多数空置,晚上情况则正好相反。停车库“时空不均”的现象,引起了张睿的关注。
“龙湖西苑823个车位,8:30至18:00期间,有60%车位空置;龙湖西路约200个车位,同一时段平均利用率达70%……”张睿通过对渝北区龙湖社区及周边停车场和龙山大道片区停车场抽样调查发现,办公与商业配建停车场在白天即8:30至18:00时段的平均利用率达到80%以上。同一时段,周边住宅停车场利用率仅40%,路内停车位利用率却高达70%。
“主城区停车难已成市民普遍关注的问题,2015年的数据就显示汽车停车位缺口约有18万个。”张睿认为,如果将路内、办公、商业等停车位与居住区停车位共享,既能有效提高停车场利用率,也不会因路内停车位紧张而影响城市交通运行。
车位共享之难
既然通过共享停车位能够缓解停车难问题,为何不尽快推广?傅世青调查发现,其实已有企业在探索这样的方式,“现在主要是企业行为,显得有些势单力薄。因此,推广起来存在一定困难。”
傅世青进一步分析其原因:首先,企业宣传面窄,且方式单一,与有条件共享停车场的车主、物业沟通成本高;其次,数万车位改造与运营等需要大量资金,而企业投入有限,主要为自有资金与早期风投资金;第三,车位共享链条较长,参与方较多,需要物业、车位主、临停人等多方参与,也导致推广缓慢。
对此,记者也走访了渝北区龙湖西路附近一些小区物业,对于共享小区停车位,他们均认为利弊共存。“利不用多说,弊端是会给我们的管理带来较大的冲击。”天一新城小区物业工作人员还表示,对于开发商已售卖给业主的产权车位,也并非所有业主都愿意拿出来共享,因此也存在矛盾。
让共享变成现实
共享停车位该如何推广实现呢?委员们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其实,广州和北京在这方面已走在了国内前列,可以学习借鉴。”张睿介绍,广州车主可通过“畅停”智慧停车系统APP,查询到附近及目的地周围所有停车场空缺车位、收费标准等情况;北京150多个停车场和小区引进的“丁丁停车”,可以整合写字楼、商场及居住小区所有闲置车位,个别居住小区通过放租闲置私家车位,每天利用率达到80%。
因此,张睿建议,重庆也可以通过成立停车位管理公司的方式,将各停车场能共享的停车位进行统筹管理。业主购买的有产权停车位可征求意见愿否对外错时停车,同时开发一个APP平台,把所有能对外运营的车位推向市场实现共享。
傅世青的建议与张睿不谋而合。她建议,推广共享停车位首先应由政府进行引导,统一宣传,并出台相关政策,制定车位共享优惠与停车场考核评级等办法,引导物业与停车场管理方积极参与。与此同时,政府主动开展试点,将有条件的政府单位停车场错时共享。此外,要鼓励和支持企业参与共享停车位市场的开拓与运营,并对其给予适当的补助,从而开拓出尽可能多的共享车位,缓解停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