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8年02月13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春秋
版面翻页
春秋
03

贾氏桂花酒:醇厚柔和余香袅袅

□ 本报记者 邓永宏 文/图

南岸,上新街马鞍山120号,这座可能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的小院里,三幢显得老旧的房子呈“工”字摆开,一位老人从街头穿过一道门洞,面带笑意走了进来。他是这座小院的主人,贾紫焰。其家族传承的桂花酒传统酿造技艺于2014年被列为了重庆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忠厚得真传

清末民初虽是兵荒马乱的年代,但到了季节,桂花依旧飘香。贾紫焰的祖辈贾同禄照例要去拜望教自己医术的老师杨东才。一来看看年迈师父的身体状况,二来帮师父打下手收集桂花调制桂花酒。

杨东才早年在军营当医官,或许是看不惯或许是厌倦或许是恋家,便回到了老家江北郭家沱,开起了药铺。十里八乡的显贵和贫民,都慕名前往求医。

年轻的贾同禄也慕名前往,但他不是求医,而是拜师。但杨东才不轻易收徒弟,拒绝是理所当然。贾同禄不死心不灰心,托人求情。诚心是能感化人的,他如愿拜到师。

因为勤奋好学、忠厚老实,贾同禄学了五年,就离开师父,回老家南岸峡口镇大田村开起了药铺,开始独自行医。在这五年期间,他发现师父除了给病人开方子抓药,有时也让病人服用桂花酒。

桂花酒是杨东才凭借祖传的方子,再经过自己不断完善调制而成的一种可延年益寿的保健酒。贾同禄在学医期间,帮师父收集桂花、抬酒、加药、下窖,熟悉桂花酒的调制过程,但桂花的发酵火候、用药的配伍这些关键技术,并不知晓。

这次拜望师父,也是想去干干这些下手活。但令贾同禄意想不到的是,师父把所有的活都交给了他,也把每个环节的关键技术详细地教给了他。临走,杨东才叮嘱说:“多年的观察,你是忠厚人,此方不可外传。”

在清朝末年定型的方子,传到贾同禄手中,已是民国年间。

救命桂花酒

贾同禄行医,弟弟贾占魁种地,一大家人和睦相处。房前屋后的14棵大桂花树,每年采下的桂花,可以调制好几百斤桂花酒,除了自家饮用,更多的是卖与别人。

令人惋惜的是贾同禄没有子嗣,只有贾占魁生有一独子,名叫贾庆雨。那年头,不是光荣参军,是叫抓壮丁。身强力壮的男子,是被抓去当兵的对象。原本还有点规矩,是几兄弟中抽一个,后来也没管这么多,只要是男丁,都可能是抓去的对象。这下把贾家上下急坏了,这么个独子要有个三长两短,香火怎么延续?

这时,家中的人想到了桂花酒,把家里珍藏的桂花酒送给管抓壮丁的人。这招果然管用,就以独子为由,不去前线,但时效有限,每到抓壮丁之时,都得舍痛奉上桂花酒,直到新中国成立,才放了心。

到了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期,国内发生了3年自然灾害,饿死的人不在少数,活着的人想方设法填肚子,草根树皮吃光了,有人发现有一种软糯的泥可以下咽填肚子,最大的缺点就是难以拉出来。

饿得实在没法,有人就没管这么多,吃了再说。贾庆雨跟着吃了,结果当然是胀肚拉不出。怎么办?那就偷偷试试家中当传家宝珍藏的桂花酒吧。这酒到底有没有这个药性不得而知,幸运的是居然把胀在肚子里的泥拉了出来,全家人就把这桂花酒当成了救命酒。

酒厂终面世

贾庆雨没有被抓壮丁的人抓走,就在家耕田种地、结婚生子,还从伯父贾同禄那里学会了调制桂花酒。

儿子贾紫焰来到这个世上不久,新中国成立了。1961年,在南岸大兴农中只读了一年初中的贾紫焰回家务农。看着渐渐长大的儿子,父亲贾庆雨更多的是焦虑。大约是在1965年,父亲把年过20的贾紫焰叫到身边,悄悄地说,“学做桂花酒吧”。

之所以“悄悄地说”,是因为那年头,普通的酒得凭票供应,每人每月大约可以购买二两酒。买酒进来不容易,调制好的桂花酒卖出去也难,因为私自卖酒是违法的,属于投机倒把行为。

生存第一,就是在那种艰难的情况之下,贾紫焰在父亲手里学会了调制桂花酒,并在赶场天偷偷地到集市上去卖,以此改善生活。

漫长的冬季终会过去。进入80年代的贾紫焰迎来了人生的春天,38岁的他娶到了妻子,创业的激情也迸发了,从家庭养猪到养猪专业户到创业养猪场,他感到自己和自己的企业越来越受到重视,获得尊重……

靠养猪出了名发了财的贾紫焰没有忘记祖传下来的桂花酒。1993年,他与年迈的父亲商量,把小作坊式的桂花酒调制做成工厂式的。“紫焰”桂花酒厂就这样面世了。

坚守赢美名

“紫焰”桂花酒厂很快就进入了“黄金期”。酒厂有4个窖藏室,掩埋地下160口缸,每口缸可装500公斤酒,这就足以证明当年的辉煌。据说,那时登南山、吃泉水鸡、喝桂花酒是不少市民上南山游玩的“标配”。

然而,好景不长,市面上很多粗制滥造的桂花酒蜂涌而至,败坏了真正桂花酒香醇、“喝了不打脑壳”的名声。

但贾紫焰在坚守,按老方子一丝不苟地做桂花酒——

每年7、8月份桂花盛开的季节开始做准备,把采下的桂花做发酵处理,3个月后,将桂花取出,按祖传的方子加入冰糖、蜂蜜、白酒以及人参、海马等多种药材,调制好后下窖。

贾紫焰说,窖藏桂花酒分为三年酿、五年酿、十年酿。窖藏的泥土有讲究,共有三层,最下面一层是黄泥土,中间是白散泥,最后铺上泡沙石,每个月还要定时撒一次补料,使之渗透泥土中,这样更利于提高窖藏质量。

在贾紫焰那间简陋的办公室里,除了耀眼的合影照片、奖牌、奖杯,还有酒和这些泥土标本。他会对来访者讲这些泥土标本的来历和作用。正因为有了这份坚守,在2014年,“贾氏桂花酒”入选了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贾紫焰则成为“贾氏桂花酒”第四代传人。

没有广告,没有进超市的“贾氏桂花酒”如何传承下去?贾紫焰说,小女儿正在学习调制桂花酒,等时机成熟了,再扩大产量和销量,这门技艺不会失传。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