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毒品说“不”
全市累计破获毒品刑事案件2.4万起,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3.4万人,缴获各类毒品总计2900公斤,共查获吸毒人员9.9万人次、责令社区戒毒3.2万人次、强制隔离戒毒入所3.2万人次。这是6月26日第31个国际禁毒日当天,在集中销毁毒品仪式上,市政府副市长、市禁毒委主任、市公安局局长邓恢林通报的五年来我市打击毒品违法犯罪情况。
我市禁毒工作取得的系列成效,得到了委员们纷纷点赞。然而,仍然严峻复杂的禁毒形势,也让不少委员感到担忧。全国政协委员、市政协委员、市一中法院副院长李生龙直言,我市乃至全国仍存在吸毒人员和毒品案件总量较大、新型毒品蔓延势头较快、吸毒人员低龄化问题突出、吸毒人员管控难度大等特征,“尤其是刑满释放的涉毒人员管控难度较大,涉毒累犯的数量居高不下。”
因此,李生龙建议,禁毒工作不但要多管齐下、综合施策,从制毒、贩毒等源头加强防控,还要切实提高戒毒工作社会化水平,通过街道、村(社区)等基层组织加强对刑满释放涉毒人员的人文关怀,积极落实其社会保障、临时救助等措施,加大对其生活技能和职业技能培训力度,进一步实施就业安置帮扶举措,修复涉毒人员缺失的社会功能,打通就业渠道,促进其尽快融入社会,降低复吸、累犯率。
民建重庆市委也对此给予高度关注,他们通过提案建议,强化禁毒工作保障机制;探索建立未成年人吸毒记录封存制度等,推动涉毒青少年更好地融入社会;完善对强制戒毒的执法监督机制,进一步推动强制戒毒执法规范化。
由市禁毒委、市委宣传部、市公安局等9个部门在本月联合开展的全民禁毒宣传月主题活动,也得到委员们好评。委员们认为,通过选出重庆籍羽毛球世界冠军张亚雯等担任我市全民禁毒宣传形象大使、邀请学校等单位参与禁毒文艺创意大赛等方式,既营造了向善向上的社会氛围,也有利于提高广大市民特别是青少年识毒、防毒、拒毒的意识。
委员们建议,要继续提升禁毒宣传力度,各职能部门、新闻媒体要充分发挥宣传主导作用,加强人民群众对毒品危害性和禁毒法律法规的正确认识,尤其要针对未成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重点开展毒品危害警示教育宣传活动,着重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阵地”的防范毒品宣传教育活动,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毒品预防教育社会化体系。此外,还要加强网络监管力度,加强对微信等社交工具的营运管理;加强对电子商务与物流业的监管力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