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水污染较劲
—— 荣昌区政协专题协商“河长制”实施情况
本报讯 荣昌的河长制作用发挥如何?开展水环境治理后,水生态改善情况怎样?6月12日,荣昌区政协组织委员就“河长制”实施情况开展了专题协商。
自河长制开展以来,荣昌构建了“河长-河长办-河段长+牵头部门”的组织体系,建立了“一河(库)一档”、编制了“一河(库)一策”,加强水质监测、信息化建设、河库管护和督查督办。
“河长制体制内知晓率高,但社会公众参与程度不高!”黄廷清委员谈道,由于河长制的群众知晓率、满意率与参与率不高,导致许多正确合理的管理工作难以得到群众的真心理解与热忱支持,增加了管理工作的阻力与成本,降低了工作推进的效率与效果。为此,建议采取内宣促发动、外宣树形象的方式,全面抓好宣传发动工作,重点在社会公众参与度上取得突破。
“地区财政实力不足,将直接影响水库治理,老城区污水管网改造,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等突出问题的解决,水环境质量难以得到明显提升。”艾伟忠委员建议加大对水环境的投入,多渠道筹措资金,一方面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其次是盘活本地区资金存量,整合资金,优化政府投入,并适时引导社会资金,进行市场化运作。
“加强与西南大学荣昌校区的合作,联合水化学专业老师监测水质,提高水质监测数据的准确度,尤其是高升桥水库、沙堡取水点等重点地区的水质监测结果要在适当范围内公示”“加大水面利用,开展水面生态养殖,在改善生态、水质的同时与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相结合,增加群众收入”“城市雨污管网要分流,要长远规划,建立高标准的网管布局”……与会委员纷纷围绕该区河长制体制机制、夯实基础等方面提出针对性意见建议。
荣昌区委常委秦启光指出,河长制既是系统工作,也是专项工作,各相关部门、镇街在重视水资源系统工程建设的同时,要不断强化河长制的机制作用。同时,坚持久久为功的态度,重视办法与措施的动态性问题,适时调整管理机制。“希望各位委员立足本职工作岗位,全力支持、参与‘河长制’的一系列工作,为建设宜居美丽的荣昌作出新的贡献。”(唐晓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