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9年07月19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春秋
版面翻页
春秋
03

郭沫若挥笔赞南泉

□ 作者 黄慧清

郭沫若1960年2月2日南泉公园招待所手迹

 

重庆南泉美丽如画。南塘温泳、虎啸悬流、弓桥泛月、五湖占雨、滟滪归舟、峭壁飞泉、三峡奔雷、仙女幽岩、小塘水滑、建文遗迹、石洞探奇、花溪垂钓,还有校长官邸、林森别墅、孔园耀眼。陪都时期,军政要员、文人墨客、贵妇名媛,多会于此。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迁都重庆,郭沫若也和中国众多名人一样来到山城。这时正当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郭沫若先后担任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和文化委员会主任,寓居重庆城区天官府8号。当时日寇飞机天天狂轰滥炸,鉴于这种情况,郭沫若又搬迁到城郊沙坪坝西永镇农村。为了寻找创作灵感,躲避日本飞机的轰炸,1946年春天,郭沫若专程来到南泉欣赏美景,尽享温泉。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郭老阔别南泉十四年。1960年2月2日,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郭沫若莅临重庆,在众多景区里,郭老首先欣赏了南泉美景,下塌南泉公园招待所,再次享受温泉带来的舒爽。郭老尽兴之后,应南泉主人之邀,即兴挥笔写诗赞南泉,激励南泉人民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建设祖国,抒发热爱南泉的情感。笔者特附原诗《南泉今日我重来》,诗曰:
南泉今日我重来  且喜红梅花半开
旧代政权成废垒  新春民众乐登台
建文隐处埋荒草  仙女洞头有碧苔
浴罢温汤生趣满  劲头鼓足莫徘徊
前四句的意思是:郭老离别南泉十四年,今天又回到泡过温泉澡的美丽南泉,时间正逢新春二月,虽说国民经济正处在三年困难时期,但南泉公园的人们谈笑风生,游人如织,一片欢乐的场面。国民党统治的南泉已经废除,新中国已经成立。如今,公园内的红梅花,有的已经绽放半开,有的正含苞欲放,清新芬芳,使人心旷神怡。
“仙女洞头有碧苔”这句写实。南泉的仙女洞实为喀斯特地貌溶洞,发现于明代,洞里冬暖夏凉,传说一民女心底善良,在此得道成仙。这个洞曲折幽深,里面有许多钟乳石笋,还有暗河流出清泉来,水寒清冽,清泉从高高的悬崖上飞泻而下,形成南泉的另一著名景点——峭壁飞泉。洞前还有一座小寺庙,名曰龙泉寺,昔日香火不断,碧苔上满是贡品。
“浴罢温汤生趣满,劲头鼓足莫徘徊。”这两句字面意思是:郭老泡罢温泉精神爽快,心情舒畅,劲头十足。引申意思则是:当时,毛主席号召全国人民要“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这是党的总路线、总方针。文艺为政治服务,文艺为人民服务,郭老以诗鼓舞南泉人民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去战胜一度遇到的困难。
郭老写好诗后,围观者交口称赞。南泉公园视为珍宝,呈请本土书法雕塑工匠,镌刻在石碑上,安放在公园的红梅花树下,供游客们瞻仰。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