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心理健康关系着家庭的幸福、社会的发展和民族的未来,必须引起足够重视。近年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引发社会关注,一些青少年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个别甚至发展成精神疾病,严重影响了生活和学业。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期间,共青团界别、妇联界别、少数民族界别带来了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高度关注的集体提案,围绕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学人才培养等建言献策。
共建良性机制
“追求分数和升学率引发激烈的社会竞争,新时代学生越发强烈的个性化需求与不成熟的心理之间的巨大矛盾冲突造成观念偏差,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普遍处于被忽视或轻视的社会盲区。”来自共青团界别的左娅委员在调研中发现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学校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的政策,但是存在行动少、落实难的现象。她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机制的不健全是导致青少年心理素质孱弱的主因。
“建议各级政府量化指标,建立考核机制,结合实际教育工作形成全新指标评价体系,教育部门积极参与,以保证心理素质教育持之以恒、取得成效。”左娅在提案中疾呼要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列入教育督导评估,她认为应在教育行政层面改革课程设置体制,一方面以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为重点、班主任和德育课程教师为主体、逐步推进教师全员培训、全员参与的工作机制;另一方面,在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中,设立心理学科评审组,明确中小学心理学科教师职称申报资格条件。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非常有必要”,来自少数民族界别的马荣辉委员建议,对学生心理状况进行摸底,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整理出共性和个性问题,有针对性的解决。同时,班主任和家长也应共同关注并及时更新心理档案。
破题人才困境
共促青少年心理健康,心理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和队伍建设是国家心理健康服务事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来自妇联界别的李长洪委员在实践中发现,目前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缺乏针对性、心理咨询从业人员能力参差不齐、师资队伍水平有限和高校心理学研究生实践实习环节不规范等问题均不同程度的存在。为此,她希望市教委制定与规范本科生和研究生关于临床与咨询心理学方向的培养方案,推动重庆市各高校加快对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学历人才的培养,建立重庆市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医教联盟平台,加强重庆市高校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与重庆市各大医院临床心理门诊的体系建设与整合。
“建议将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纳入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范围,定期举行相关考核,通过在职教师培训和职前培养相结合、资格认证制度与政策支持相配套等措施,提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成效。”左娅认为推进心理健康教师专职化非常重要,她还建议把中小学心理健康作为家长学校教学的重要内容,相应教材做匹配,推进学校心理教育工作管理制度化;充分发挥各高校心理学专业师资的优势和社会心理协会的作用,建立心理咨询专家库、组建心理咨询服务志愿者队伍等,为青少年提供专业免费的心理咨询服务;组织家长进行较为系统的心理健康知识和家教方法的学习,齐心协力,共促青少年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