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福建籍小说家熊大木《杨家将》虚构的大奸臣潘仁美,有北宋开国元勋潘美的影子,但与真实的潘美大相径庭。历史中的潘美不仅不是演义中的潘仁美,且为人忠厚、处事谨慎、很有韬略、战功卓著。
《宋史》将潘美与北宋开国“第一良将”曹彬放在同一章节列传,足见其在宋初统一战争中的地位和表现。《宋史》说,大名(今河北大名)人潘美,字仲询,长得英俊潇洒,曾在府中当过典谒(相当于市政府办公室负责传达与接待的科员),“会周世宗为开封府尹,美以中涓事世宗”,柴荣(即后周世宗)登上皇位后,提拔潘美当了“供奉官”(皇帝身边的武官侍从),参与军政事务。当时,赵匡胤颇受周世宗赏识,与潘美交情甚笃。“及受禅,命美先往见执政,谕旨中外”,可见,宋太祖非常了解并信任潘美。
一个前朝皇帝的跟班缘何受到宋太祖重用?这与潘美“为人忠厚”“处事谨慎”有关。宋代王巩史料笔记《随手杂录》记录一事可佐证。“太祖皇帝初入宫,见宫嫔抱一小儿,问之,曰世宗子也。”当时范质(周世宗时任宰相)与赵普、潘美等都陪在左右,赵匡胤回头问赵普怎么处理,赵普直接说:“杀掉。”而潘美与另一个武将,始终沉默不语。赵匡胤直接问潘美,“美不敢答”。赵匡胤自言自语说:“即人之位,杀人之子,朕不忍为也。”这时潘美才说话:“臣与陛下北面事世宗,劝陛下杀之,即负世宗。劝陛下不杀,则陛下必致疑。”赵匡胤趁热打铁:“那就给你当侄子吧。不过,世宗儿子不可为你的儿子。”潘美抱着幼儿就回家了,并视其如亲生儿女一样。“其后太祖亦不问,美亦不复言。后终刺史,名惟吉,潘夙之祖也。惟吉止云以美为父,而不言祖。”《宋史》也证实:惟吉,是潘美的侄子,资历深,声望高,是天雄军驻泊都监;即使是亲戚邻里关系,都能以法律制度约束自己,闻名遐迩,人们都称赞他勤勉敏慧。这真可谓是种善因结善果啊!
王巩还说:“太祖、太宗时,诸节度皆解兵柄,独潘美不解。”为什么?因为潘美每次外出征战或驻防边关,都把妻子儿女留在京城的家中,只带小妾前往。小妾生了孩子,就将母子一并送回京城,使子女归宗,并具奏朝廷,乞求皇帝照管他一家老小。潘美的谨慎可见一斑。
潘美因杨业之死被老百姓骂了近千年,也许与他处世谨慎有关。《宋史》谓:“雍熙三年(986年),诏美及曹彬、崔彦进等北伐,美独拔寰、朔、云、应等州。会辽兵奄至,战于陈家谷口,不利,骁将杨业死之。美坐削秩三等,责授检校太保。”史书将杨业战死的主要责任归咎于监军王侁,说王侁“以语激杨业”,又“先率兵撤离陈家谷口”,致使杨老令公“力战陷于阵,被俘绝食而亡”。作为一路大军主帅的潘美为何不阻止王侁的行为?从宋太宗后续问责可看出端倪。潘美“削秩三等”,之后改任真定(今河北正定)知府、并州(今山西太原)通判,于991年郁郁而终。而王侁虽“坐除名,配隶金州”,但马上赦免并被派往均州(今湖北丹江口)任团练副使,淳化五年(994年)召还。”由此可见,王侁是宋太宗的人,谨慎的潘美不敢得罪他,才导致设伏成空、杨业战死。
成也谨慎毁也谨慎的潘美,或许给我们一些启示,为人处世太过谨慎就变成了拘谨,进而会束缚手脚,干事创业往往会功亏一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