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20年08月06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重庆政协报春秋 山鬼就是巫山神女 百岁先生陶道恕 古代科举录取中的幸运儿 冯玉祥题字合川古圣寺 刘开渠陪读成大师

版面翻页
春秋
03

百岁先生陶道恕

□ 作者 郝成竹 文/图

“赣江的赣,左边是文章的章,右边上方,一个反文,下边是贡献的贡,这你都写不起?!”7月7日,成都,四川大学教师宿舍,99岁的陶道恕教授,对70岁的家人,发出教师对学生般的微嗔。说完,老人接过家人递过来的水杯,轻松地呷了几口,气色不错的脸上,些微得意溢于言表。

9年前,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第一次访陶先生。正是陶先生的确凿回忆、精准提点,才让我理出了脉络,找到了五家人的后裔,最终写出了《百年堪回首——讲述辛亥革命先驱杨沧白、黄复生、向楚、陶闿士、李禾阳五家人的故事》。

4年前,再访陶先生,知道他与夫人蓝泽荪先生,正在为其舅舅的书——《向楚集》整理出版操心。

今访陶先生,先生已然跨入百岁,却依旧精神矍铄、口齿伶俐,只是耳失聪、腿脚不便,由家人凑近问话,加笔谈,方有上文一幕。

五家人中,陶先生是仅存的第二代,然而他最敬重、最念念不忘的人,除了父亲陶闿士,就是杨沧白了。

翻开《杨庶堪传》,5年前修订再版改名为《杨沧白传》,与重庆渝中区解放碑步行街之“沧白路”匹配。这本书由四川省社科院马宣伟先生三十多年前写就。书中有杨沧白写给陶道恕的一首诗,题目是《怀道恕》:

“苦忆陶公子,归山久不来。

清言谁与共,流落始堪哀。

念尔婴忧疾,嗟余忍废颓。

平生仲谋感,继述早相推。”

是年,陶道恕19岁,正在重庆南岸精益中学读书。

说到重庆的教会学校,陶先生如数家珍。他说,当时重庆有三个教会学校,分别是精益(重庆十一中学)、求精(重庆六中)、广益(重庆五中)。

这时,家人问了一句:你还读过教会学校?他瞥了家人一眼,脸上有惬意的表情:“读教会学校又不是加入教会。”还对家人说,精益中学就是精益求精那个精益。这个成语,你都写不起吗?

当年,36岁的陶道恕风华正茂,被四川大学派往北京师范大学,进修苏联文学。学习发言中,给苏联专家提了意见,回来便受到了不公正待遇。虽然留在学校资料室,没有被下放到农村,却二十年不得教书。这于满腹经纶、视讲台为生命的陶先生,终是痛苦。

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陶道恕得以重上讲台。因为二十年的沉寂,他一门心思与时间较劲:为本科生和研究生传道授业;著书立学,研究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的中国文学史;著作《古诗探艺》;主编《杜甫诗歌赏析集》;撰稿《唐诗鉴赏辞典》、《宋诗鉴赏辞典》……

1921年3月,陶道恕生于渝中半岛米花街陶家大宅,米花街在抗战时改名为保安路,今为八一路。

他出生时,家产甚丰。

其父陶闿士为辛亥革命先贤,身世奇特。年少时,由重庆江北农耕陶家,遴选过继到重庆巴县富庶陶家,即米花街陶家大宅。陶道恕写有《先父陶闿士》,言父亲幼入私塾,少年过继后,得姑父冉慈(方倩)教育,广阅书籍,立志求学,国学根基深厚;1906年初,又得好友杨沧白介绍,秘密加入中国同盟会四川分会。

辛亥革命重庆起义,素来轻财重义的陶闿士,将上半城房屋、下半城商铺门面若干,悉数捐赠为起义经费。

陶道恕出生时,时值其父陶闿士正由孙中山“信徒”,逐步转向研究佛学。陶道恕6岁时,陶闿士游学归来,在住所炮台街(今沧白路)开国学讲座,因听者众,后移居米花街大宅,正式开办思诚国学专修学校,又叫思诚学堂。思诚学堂开有国学、数学、英语。

7岁的陶道恕进校发蒙。

如同父亲陶闿士一样,陶道恕从小文思敏捷,能言善辩。12岁起始,就读多所中学,先是重庆市立中学,后载英中学,再赣江中学。在赣江中学就读时间最长,那是官派留日学生、巴县秀才曾吉芝(纪瑞)办的,就在江西会馆(今湖广会馆),曾吉芝亲任校长。

曾吉芝祖籍江西,留学日本之前,已在重庆与同仁开办一所开智小学堂,杨沧白就在此教英文。曾秀才因此被称为重庆第一批办学先驱。

重庆文史馆原副馆长彭伯通夫人曾昭成,是曾吉芝的孙女,彭伯通与陶道恕年龄相差无几,相互亦熟识。

为何又到南岸弹子石读精益中学?陶道恕一语作答:因为距杨先生近。

1939年,杨沧白从上海辗转香港回到重庆,住弹子石石青阳家中。为向先生求教,陶道恕便进入精益中学。而老少两代的知音相惜,共话诗文,在杨沧白《怀道恕》一诗中,得以彰显。

杨沧白去世后,陶道恕考入四川大学文学院,住舅舅向楚家。时为避日机轰炸,校址迁于峨嵋山下。

外甥的到来,让向楚先生喜悦不已。之前他赋诗一首《怀陶道恕甥》:“欲问渝州事,苍茫意万层。不才甘老拙,念尔尚雏僧。见说时风甚,勤修世德伦。全家避空谷,跫足喜登登。”足以证明他对外甥的疼爱与器重。

舅舅向楚时任四川大学文学院长,孙中山曾亲自题赠其为“蔚为儒宗”。向楚因主编民国《巴县志》而名垂青史。几年前,陶道恕、蓝泽荪两位老人,为舅舅向楚编辑,中华书局出版《向楚集》,也算是了却一桩大事。

陶道恕毕业后,留校任教,一直到现在,都居成都。但那一口地道的重庆话,从来没有改变过。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