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20年10月01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重庆政协报副刊 马耳坡上望中国 今年中秋邀国庆 颂读祖国 国庆快乐 七律·中华吟 十月一日 故乡的冰薄月饼 泊秋

版面翻页
副刊
04

故乡的冰薄月饼

□ 作者 宋燕

转眼又近中秋,突然怀念起故乡的冰薄月饼来,那小小的冰糖馅的芝麻薄饼,怕是有二十年不曾尝到它的滋味了吧!

冰薄月饼是故乡的美食特产,小小的一片饼,厚不过五毫米,用冰糖碴做馅,包裹上极薄的面皮,再用白芝麻穿衣烘烤而成。因为其表层的面皮极其薄,吃的时候须用两只手分别捏在饼的两端,小心翼翼地往嘴里送,轻轻地咬上一小口,冰糖碴便在嘴里咯吱咯吱地响,再混着烘烤后的白面皮和芝麻的油脂,只觉甜而不腻,齿颊生香。也为此,冰薄月饼成了童年时我们最为喜爱的零食。

我的童年,正处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彼时,虽然随着改革开放,人们的生活逐渐有了起色,但也仅限于温饱。孩子们的零食无非是些故乡土生土长的杏儿桃儿等水果,至于糖果类,除了家里用来佐料的红糖白糖,最为美味的便是这冰薄月饼了。因为是月饼,是节日里用来应景的美味,所以并不是每天都能吃到,一年当中,也就只有中秋节前后可以享用。也因如此,中秋节便成了我们小时候除春节之外最为期盼的节日。

记得那时候,每年中秋前夕,父母所在的单位都会给每个职工发一封冰薄月饼作为福利。一封月饼不过十个,层层叠放起来再用薄薄的牛皮纸一包,等拿回家时,那牛皮纸因为浸满了油脂,早已变成了半透明的颜色。我和哥哥总会欢天喜地跑出来,争抢着抱着一整封月饼深深地闻其香味。每次,哥哥总会意犹未尽地唏嘘:“哎,这封月饼我一个人就能吃完。”一旁的妈妈就会用手指在我和哥哥脑袋上轻轻一敲,然后笑着说:“你们这两个熊孩子,就是眼睛饿!”然后我们仨便会搂在一起哈哈大笑……

现在想来,尽管隔着三十年的时光,但仍觉那笑声快乐明晰,如同有着当年冰薄月饼般的香甜。

每次月饼拿回家,母亲就会细心地拆开整封月饼,然后每片饼切成四等份,再用碗盛好。母亲说月饼太油,小孩子吃多了会不消化,我和哥哥若想吃,每次便只能吃这四分之一的一小片。至今都还记得,每次吃月饼前,我和哥哥都会欢天喜地地相约一起洗手,然后趁妈妈不注意,悄悄地多拿上几片,转身便“蹬蹬蹬”地跑到家里的晒楼上,静静地享用起来。每次我总会问哥哥:“你说月饼怎么会这么好吃啊?”哥哥总会答非所问:“嗯嗯,我也觉着呢!”如果某次,我们在冰糖馅里吃到了玫瑰蜜饯,看着那小小的玫瑰花瓣羞答答地将头深埋在月饼馅里,只露出一小点殷红,我和哥哥便会像中了六合彩一样兴奋。那小小的玫瑰啊,真如同月饼里的红宝石,玲珑剔透得足以甜蜜我们整个童年时光。

有时候,我和哥哥也会悄悄地带上几片冰薄月饼去学校。上课的时候,趁老师不留神,便分给周围的小朋友共享。尽管每个小朋友只能分到极小的一片,但正是这小小的一片月饼却会瞬间凝固和升华所有的童年情谊。

后来,我和哥哥渐渐长大,少年时的我们已昂首走进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彼时各类月饼争相涌来,苏式的、广式的、京式的、伍仁的、蛋黄的、冰皮的……各类月饼琳琅满目,应接不暇,我和哥哥便再也不屑于吃小时候的冰薄月饼了。此时,在我和哥哥的眼里,小时候曾钟爱的冰薄月饼就如同一个乡下来的小姑娘,早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就算再怎么好,也上不得台面了……

而今,我和哥哥早已不再是当年的熊孩子。冰薄月饼似乎也随着时光远去而渐渐疏离。

直至昨晚和身在故乡的哥哥电话。哥哥说姨妈家的莲表姐原来十年前就开了家冰薄月饼厂,现在已是故乡小有名气的企业家了。一时间,那些关于冰薄月饼的记忆竟铺天盖地般地向我涌来……原来,那些甜糯的冰薄饼香,那些甜糯的童年时光,竟一直在我心底,从来未曾疏离,从来未曾远走过……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