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20年10月01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重庆政协报副刊 马耳坡上望中国 今年中秋邀国庆 颂读祖国 国庆快乐 七律·中华吟 十月一日 故乡的冰薄月饼 泊秋

版面翻页
副刊
04

泊秋

□ 作者 牟鑫

月到中秋偏皎洁。

晒坝之上,三五亲朋,围坐而话,桌上放着的,是新产的芝麻月饼,头上挂着的,是现如今只能在书中亦或是影视作品里才能看到的,真真切切的一轮明月。这,便是我对幼时中秋节最鲜明的记忆了。那时的我一如那时的你,珍惜二字未免显得太过于遥远和沉重,殊不知这眼前的人和天上的月,都是日后你我想抓却抓不住的从前。

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

对于少年的我来讲,中秋节的重大意义不是团圆,而是那宝贵的假期。趁着天气还没真正转凉,身上短衣短裤尚有一战之力,赶紧上山打鸟、下河捉鱼,又或者三五同学相约,玩一下午的游戏,伴随着开机那一声“小霸王其乐无穷”,什么月有阴晴圆缺,什么不知秋思落谁家,统统抛诸脑后,考试还早着呢!

偏皎洁,知他多少,阴晴圆缺。

年少时,总想离家远一些,再远一些,却不知,从我们离开家的那一刻,家乡再无春夏秋。

十八岁那年夏天,父亲亲自送我去读大学,而那年的中秋节,便是我离开亲人度过的第一个中秋。虽然和新认识的同学一起热热闹闹过了节,也跟家人通了电话,但心里还是隐隐约约觉得有什么东西离我越来越远了。抬头望天,在这座大城市通明的灯火下,月亮被照得睁不开眼。啊,原来是少了那轮月!

大学毕业,又和无数怀揣梦想的普通人一样,我选择留在了这座城市,而不是回到家乡。你知道的,现实总是和你想的不一样,时间说不上是把刀,是把矬子倒是极为贴切。十年后的我,在十年后中秋的那个夜里才明白,原来十年前那个中秋夜离我远去的不是那轮月,而是我的幼稚和天真。恍然十年,而我在这座城市里始终没能找到另一个家。孤独、寂寞、惆怅,在那一刻爆发得酣畅淋漓。

中秋佳节,泊家千里。

在拨通父亲电话,听到他声音的那一刻,我再也绷不住。我从来没想过,我身为一个男人真能哭得那么痛彻心扉。成年人的泪里,除了咸,总是夹杂了太多其他的味道。父亲虽然是个教育工作者,但他却不善于安慰别人,他说:

“不要哭,你要知道,家的大门永远向你敞开!”

于是我哭得差点窒息。

在这座城市里,我还能拥有一个家吗……

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

我不同意说“人生是一张白纸,我们就像画家一样在这张白纸上作画,画出人生的精彩纷呈、形形色色”,这未免太过于理想化。我更觉得我们像是修补匠,人生就像是一张千疮百孔的布,我们总是在一直修补人生,将这块布变得完整。

2018年,我补上了我人生这块破布上最大的一个漏洞——我,结婚了。那年的中秋,我终于给自己的漂泊画上了一个句号;那年的中秋,我终归有了一个港湾供我停泊。

此时此刻,我的妻子正在上班,下班她会回家等我一起出去散步,而孩子跟着父母在老家即将归来,一切都显得那么温馨而有家的味道。回头幼时,晒坝上的嬉笑声,长辈们的聊天声,还有那芝麻月饼的味道,似乎都在越来越远、越来越模糊,唯独那轮明月,它就在那里,体态不增不减,光华不急不缓。明月高悬照我心,我心悠悠向月明,原来十八岁那年,它在那里,二十八岁那年,它也在那里。

愿每一个人,都能人月两相圆。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