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凌:打造至真至纯精神世界
在涪陵区政协委员、区教委副主任傅凌的桌上,摆放着各类与美学、艺术、文学相关的书籍,方便他闲暇时阅读。“我喜欢同一时间阅读好几本书,也偏爱系列阅读。对我而言,阅读就是在逐渐打造属于自己的至真至纯的精神世界。”也正因为大量的阅读,傅凌对书籍所承载的美的形式和内容要求很高。
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傅凌从小就很喜欢阅读,也许是因为生活比较单调,能接触到的外界信息很少,书籍便成为窥见万千世界奇妙色彩的最佳选择。那时买书的途径也很少,除了新华书店,就是街头巷尾的旧书摊,书的种类也十分有限。但书藉的魅力对于年少的傅凌来说,是无法抗拒的。为了买书,他常常省下早饭钱,一角、两角,等攒够了就往书店跑,先美美地看上一阵,再买下自己最想要的那一本,无论是四大名著还是书法书、美术书,只要是自己喜欢的,他都会买回家,趁着周末仔细阅读。通过名家妙笔生花的故事、智者语重心长的箴言、艺术家浪漫自由的幻想,傅凌一字一句、一砖一瓦地构建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在那里,艺术的美和灵动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傅凌精神世界的广阔天地里,《红楼梦》是不能不提的。第一次遇到这本书还是在初中,雕梁画栋、别有洞天的大观园,青春美貌、才情无双的金陵十二钗,不谙世事、懵懂善良的贾宝玉,泼辣强势、精明能干的王熙凤,各色人物、不同的命运,都牢牢地抓住了少年傅凌的心,让他沉浸其中,为人物的喜而笑、泪而悲。“但《红楼梦》绝不是只读一遍就能体会其中精妙的书,在不同年龄段阅读它,会有不同的收获和感悟。”初读时,傅凌时刻关心书中人物的命运,惋惜林妹妹的离世,哀叹贾府的衰亡;再读时,他注意到了书中大量诗词的妙趣和巧思,被通过贾府的衣食住行所展现的中华传统文化所吸引;近来再读时,更不仅仅只关注于《红楼梦》本身,由此衍生的各类文化大家的红学著作,都让傅凌深深为之着迷。“从蔡元培、胡适的红学之争到鲁迅、张爱玲、周汝昌等人的纷纷参与、著书立说,即使今天,也有大量优秀的红学研究值得阅读。”
从一本书引出了一系列优秀的著作,这既是《红楼梦》的魅力使然,也是阅读的乐趣所在。这样没有刻意安排的系列阅读是傅凌所乐见的,在阅读毛姆的《巨匠与杰作》时,作者对十位小说家生平及其代表作的描述,像是一把钥匙,帮助他推开了一扇扇未知世界的大门,在阅读中与作者或书中人物交流,接受美的洗礼,善的滋养、真的熏陶,让自己的精神世界越发丰富多彩、生机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