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承在红岩的开学第一课
1949年11月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重庆。此时,烽火方歇、百废待举、百业待兴,摆在中共中央西南局和西南军政委员会面前的重要任务,就是如何管理、建设刚刚解放的包括重庆在内的西南地区。而首要工作就是要解决“干部荒”的问题。当时跟随解放军南下进入西南地区的干部总人数不足三万,此后又招聘10万余名干部,但相对于幅员一百多万平方公里、七千多万人口的整个西南区域而言,这无疑是杯水车薪,远远不能满足革命和建设需要。
鉴于“目前中国革命已在全国范围内取得胜利……我西南区在国家建设特别是经济建设方面需要大量的人才,因此,以迅速有效的方法,团结、改造广大知识分子,使之迅速成为国家建设的有用人才”,西南局、西南军政委员会果断作出决策,决定设立“一个专门教育培养人才的机构”——西南人民革命大学。1950年3月11日,西南军政委员会致电中宣部并转中央政务院,拟请创立西南人民革命大学,“统一对旧公务人员和知识分子进行有计划、有步骤、有方法的改造教育”。3月21日,政务院回电,同意创建。
于是,在西南局和西南军政委员会的直接领导和大力支持下,西南人民革命大学由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刘伯承亲自担任校长,西南局常委兼宣传部长张子意兼任副校长,邓止戈、郑思群(原第二野战军女子大学副校长,后又担任重庆大学校长)担任教育长,原陕南公学教育长黄觉民担任副教育长。
西南革大在重庆设立总校,校部和一、二、三、四分部设在嘉陵江畔以八路军重庆办事处旧址为中心的红岩村至虎头岩一带。其中,第四分部开始设在原新华日报总馆旧址所在的虎头岩,后来又迁到南岸小温泉南林学院旧址。
除重庆总校外,西南革大还设立有成都分校(校址成都)、云南分校(校址昆明)、贵州分校(校址贵阳)、川南分校(校址泸州)、川北分校(校址南充)、西康分校(校址雅安)六分校。
经过一个多月紧张有序的筹备工作,1950年5月14日下午5点,西南人民革命大学总校成立暨第一期开学典礼在红岩村西南革大总校大操场隆重举行。西南区和重庆市的党政军领导人及机关、部队、教育界、工商界代表人士以及学校全体干部师生共7000余人参加了典礼。校长刘伯承向全场讲授了开学第一课:《坚定我们人民大众的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一开始,针对革大自筹建以来就受到的诸如“就业培训”“不正规”等诸多质疑,刘伯承直接开宗明义道:“这次开学,使我联想到抗日战争初期,在延安和各区办了抗大,那是为了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争取民族独立而创办的。现在人民解放战争胜利了,为了要使这批学生参加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建设,我们照毛主席指示来办西南人民革命大学,也就是继承抗大精神来办学的。”一语点明西南革大的性质和办学渊源,扫清迷雾,有效应对了社会上的一些消极言论。
为更好地向大家阐明筹办西南革大的目的和任务,刘伯承从“学什么”入手,着重与学员们探讨“学了做什么”的深刻问题。刘伯承指出:“西南革大的办学任务就是为建设西南人民的新世界培养人才,西南革大的学子今后都要为建设西南,解放台湾、西藏;肃清各处残余土匪、特务分子贡献力量,参加西南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各方面的建设工作。”短短数语点拨出广大学员今后学习和奋进的方向,得到与会来宾、全校教职工和学生的高度认可,现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那么,怎样才能完成这个任务,怎样建设西南人民的新世界呢?刘伯承的回答是,“首先就要求把为人民服务的决心确定下来”,唯有坚定人民大众的立场,方能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他勉励现场学子树立远大人生目标,立下为人民为天下的鸿鹄之志。
关于如何“坚定人民大众的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刘伯承根据西南地区的现实需要和自身经验,层层剥笋,为学员们逐步剖析。他指出,首先,弄清楚人民大众是什么。要明白人民大众既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小资产阶级,也包括民族资产阶级、爱国民主人士,而且他们都是国家的主人。其次,正确认识和应用知识分子。要区分好走向人民大众的知识分子和走向反动派号召的知识分子。引导知识分子联系实际和历史经验教训,确定好自己应有的地位、应有的人民大众的立场,努力学习,不断改造和提升,用所学的科学知识造福人民大众。最后,确立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思想,下定为民服务的决心。用自身行动践行为民服务的决心,努力学习历史唯物论,清除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余毒,共同奋进前行。
在演讲中,为了更好地让同学们坚定人民大众的立场,树立为民服务的远大理想,刘伯承还结合现实需要和具体实践,抛出“为什么要提出人民民主专政”“我们人民民主国家在国际上的问题”“建设中的财政经济问题尤其是生产问题”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及其相关的深刻阐述,直击社会现实问题,触动心灵,引发现场学员、教职工和来宾们的深入思考。
在演讲接近尾声的时候,刘伯承再次向广大学员发出号召,“要认真学习和切实树立起理论联系实际、紧密联系人民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用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勉励学员们遵守西南革大的校训“实事求是、民主作风、虚心冷静、艰苦朴素”,激励大家持续学习与进步,坚定为民服务的信念,并为此而奋斗。至此,雷鸣般的掌声和一浪高过一浪的欢呼声回荡在操场上空,将演讲的气氛推向了最高潮。
刘伯承的开学第一课,犹如寒夜里的明灯,不仅照亮了西南革大培养西南建设人才的前行之路,同时也引领广大学员向为人民服务的光辉事业奋进。原西南革大总校教育长邓止戈后来撰文深情写道:“同学们热烈响应刘伯承校长的号召,围绕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这个总题目,联系个人的思想实际,进行新旧思想的自我斗争。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共产党领导的一切事业,都是人民的事业。要忠于革命,就要忠于人民。要忠于人民,就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由于提高了认识,因而在解决‘下决心’的问题上,开始从被迫转到自觉。绝大多数同学都把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初步确定了。”
西南革大从1950年3月成立到1953年9月结束,在三年多的时间里,秉承“坚定人民大众的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西南地区培养了十万余名建设人才,为建设新西南的伟大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