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21年03月11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重庆政协报犇往新征程——2021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守护绿色长江 拿什么告别女性伤害 别让“银发族”落在时代之后

版面翻页
犇往新征程——2021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04
别让“银发族”落在时代之后
□ 本报记者 陈钰铃

刘文贤

黄燕苹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2019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已有2.54亿人,预计2033年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近年来,我国养老服务业快速发展,老年人的物质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养老服务供给总量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过上了舒适的晚年生活。但与社会脱轨、缺少人文生活、丧失个人价值等问题仍困扰着不少老年人。如何让老年人过上一个既有物质保障,又能精神富足的幸福晚年,引起了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政协副秘书长刘文贤和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委员黄燕苹的高度关注。

弥合“数字鸿沟”

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数字鸿沟”一词引发热议,人们这才意识到社会的快速发展已将老年人远远“甩”在身后。“面对手机支付、APP预约、出行扫码等年轻人滑动手机就能快速完成的易事,不少老年人却只能束手无策,感叹‘生不逢时’。”刘文贤对此十分感慨。在他看来,老年人面临的数字困境背后是数字化建设进程中对老年弱势群体人文关怀的缺失。刘文贤建议,应优化数字建设方面的考核机制,提升服务质量,避免出现死板执行硬考核、死考核问题,在出台“数字化”建设考核制度的同时充分考虑社会现实。“社会机构组织在提供服务时,要给出‘非数字化’的替代选项,为不会上网的老年人留下传统通道。”同时,他也建议图书馆、老年人活动中心等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组织能开展网络知识培训,为有学习能力的老年人提供帮助。

打造“医养学”养老新模式

学习不仅能缩小老年群体与社会发展的差距,也是预防老年疾病的有效措施。“当前,我国大部分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而据《国际阿尔茨海默病协会报告》指出,这种家庭养老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老年人易患的阿尔茨海默病的严重性。”在查阅相关学术研究资料后,黄燕苹发现,培养兴趣、锻炼用脑有助于降低阿尔茨海默的发病率,“学习养老”已成为提升养老服务刻不容缓的重要内容。为此,在今年全国两会上,黄燕苹准备了《关于我国打造医养学结合新模式》的提案,建议在当前深化医养签约合作的基础上,探索推动医养学签约合作,由政府出台相关文件鼓励养老机构开设老年大学,支持已登记注册的老年大学社团积极与养老机构合作,充分发挥“年轻老人”的作用,带动养老机构的学习活动。在加大对医养学机构的经费投入的同时,加强医养学结合人才培养,让更专业的人才为老年人提供全面的身体、精神及文化方面的服务。

焕发“银发志愿者”活力

“大部分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也暴露出我国养老机构从业人员不足的问题。”黄燕苹在调研中发现,我国目前需1000万名养老服务人员,但全国所有养老机构的工作人员只有22万人,其中符合资格的仅2万人。是否能通过培养志愿者缓解养老服务人员不足的难题?思索之际,黄燕苹注意到,江苏南京养老服务时间银行、上海潍坊社区食堂、浙江宁波市蒋家池头村老年食堂等志愿活动中,涌现出一批由低龄活力老年人组成的“银发志愿者”。“我国平均退休年龄不到55岁,拥有巨大的银发志愿者人力资源,通过组织志愿活动,不仅可以缓解养老人员不足的问题,也可以激发这些退休低龄老人的活力,让他们在志愿活动中继续实现个人价值。”

为此,黄燕萍在《关于实施中国银发志愿者行动》的提案中建议,成立中国银发志愿者协会,制定银发志愿者行动指南,发布《中国银发志愿者标志基本规范》,并大力推动社会力量依法设立志愿服务基金,建立慈善对接平台,实现志愿服务资金来源多元化,保证银发志愿者协会有序发展。同时,在银发志愿服务站点推广志愿服务“时间银行”模式,实现低龄存时间、高龄享服务,激励互助养老发展,并定期举办银发志愿者大会,表彰银发志愿者先进典型,让低龄老年人在志愿服务中收获成就感、提升幸福感。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