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记那年辛亥事
闻悉杨同武先生仙逝,米寿高龄,也是喜丧了。
十年前,辛亥革命100周年,计划在市政协议政厅举行重庆各界人士纪念座谈会,并拟邀重庆辛亥先贤后裔出席。
彼时,我方得知杨同武先生一点消息,便向时任市政协邢元敏主席力荐,得允诺,遂多方联络。数日后,经上海市政协《浦江纵横》主任记者杨格女士相助,得到杨同武先生电话。
杨同武系杨沧白之爱孙。
杨沧白(杨庶堪)被郭沫若誉为四川辛亥革命元老,后毕生辅佐孙中山,历任广东、四川省长,广州孙中山大元帅府秘书长,并遵孙中山嘱托,代行过大总统职权。1942年8月6日,62岁的杨沧白在重庆南岸大石坝辞世,时国民政府送挽联,上书“书生仗剑起西陲,辅佐中山毕生缘”。其任校长(监督)的重庆府中学堂,被改建为杨沧白纪念堂,学堂所在炮台街被命名为沧白路。2009年以前,市政协一直在沧白堂原址办公。
我得知杨同武先生由上海大学退休,曾在中国军事博物馆工作。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他跨过鸭绿江,是光荣的抗美援朝志愿军。后秉承祖父三民主义,曾任民革上海市徐汇区委委员、区政协委员。
接通电话之际,我与同武先生讲:您的爷爷是民国政要杨沧白,外公是西南首富李耀庭之子李禾阳。电话那头,传来同武先生地道的重庆口音。原来,其母李云芳一直要求四个子女讲重庆话,而同武先生夫人周君群,也是地道的重庆人,也说地道的重庆话。虽然他们一家数十年定居上海。
由此,我认识了杨同武先生,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
也因此,杨同武携夫人周君群来渝参加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会,并作为唯一的后裔发言。
那时同武先生,年近八旬,腿脚不便,仍然站立着发完言。
翌日去杨沧白故居,位于巴南区木洞镇,木洞中学对面。同武先生捐赠文物书籍,其中有祖父自编语文教材,连同沧白先生隽永迷人的书法,有“爱中国、爱家乡、爱重庆”的字样,此系沧白先生专为四个孙男孙女所作。
随后又去杨沧白墓祭奠。杨元老葬于巴南区东泉五步河岸,木耳山腰。墓地多次修整。苍翠环绕,风景宜人。
同武先生由衷感谢家乡人对祖父的景仰,及所做的一切。
来年,同武先生携上海孙中山纪念馆专为沧白先生设展“书生仗剑起西陲”,一并资料实物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专题展出。开展式有元敏主席并副主席7位出席。后续有杨沧白研讨会召开。三月后,所有展版资料,迁往杨沧白故居永久展出。
以后,我与同武先生及夫人君群老师,没断过联系。
再来年,同武先生虑及手边有更新资料,欲重新修订《杨庶堪传》,其由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马宣伟所著。几次新资料寄往重庆,繁简急缓,都由同武先生亲力亲为。夫人周君群写得一手好字,紧赶慢赶帮着謄写。
我也赶往成都,请83岁的马宣伟先生印证几处细节。
又得市政协学习及文史委、巴南区政协、木洞镇政府强力推进,修订版《杨沧白》(考虑与沧白路同步,故更名)于2014年由重庆出版社出版。
至此,同武先生对祖父杨沧白的心愿,得以实现。
今同武先生驾鹤西去,谨拾得几枚记忆,以送先生一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