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21年04月22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重庆政协报春秋 巴山蜀水起风雷 《将军与孤女》背后的故事(二) 卢作孚与“宜昌大撤退” 沈从文过重庆 南宋诗人为钓鱼城军民祝捷

版面翻页
春秋
03

《将军与孤女》背后的故事(二)

□ 作者 周惠斌

聂荣臻司令员致信日军官兵

正当聂荣臻安排当地老乡,准备用箩筐挑着姐妹俩送往石太线微水车站日军驻守处时,沙飞看到司令员将一封信交到这名老乡手中。沙飞发现,信封上的文字呈竖式,右边抬头写着“送交”二字,中间的长条红框内写着“日本军官长士兵诸君收”,左边红油墨印制的“晋察冀军区司令部”下,落款“聂缄”二字。

沙飞便向聂荣臻请示拍摄这封信的内容。经聂荣臻同意后,沙飞从老乡手中取过这件没有加封的书信——按照聂荣臻的说法,这样处理的好处是,不管日军高级军官理不理,反正要经过下层人员传送,他们总可以看到。沙飞从信封内抽出信笺,一共4页,每页皆为竖式8列,上端从右到左是以红油墨印制的“晋察冀军区司令部用笺”10个隶体字,抬头为“日本军官长、士兵诸君”,信末署“聂荣臻”和“八月二十三日”,信件以毛笔书写,笔划工整遒劲,行楷中兼具魏碑特征。信中写道:

此次我军进击正太线,收复东王舍,带来日本弱女二人。其母不幸死于炮火中,其父于矿井着火时受重伤,经我救治无效,亦不幸殒命。余此伶仃孤苦之幼女,一女仅五六龄,一女尚在襁褓中,彷徨无依,情殊可悯,经我收容抚育后,兹特着人送还,请转交其亲属扶养,幸勿使彼辈无辜孤女沦落异域,葬身沟壑而后已。

中日两国人民本无仇怨,不图日阀专政,逞其凶毒,内则横征暴敛,外则制造战争,致使日本人民起居不安,生活困难,背井离乡,触冒烽火,寡人之妻,孤人之子,独人父母。对于中国和平居民,则更肆行烧杀淫掠,惨无人道,死伤流亡,痛剧创深。此实中日两大民族空前之浩劫,日阀之万恶之罪行也。

但中国人民决不以日本士兵及人民为仇敌,所以坚持抗战,誓死抗日者,迫于日阀侵略而自卫耳。而侵略中国亦非日本士兵及人民之志愿,亦不过为日阀胁从耳。为今之计,中日两国之士兵及人民应携起手来,立即反对与消灭此种罪恶战争,打倒日本军阀、财阀,以争取两大民族真正的解放自由与幸福。否则中国人民固将更增艰苦,而君辈前途将亦不堪设想矣。

我八路军本国际主义之精神,至仁至义,有始有终,必当为中华民族之生存与人类之永久和平而奋斗到底,必当与野蛮横暴之日阀血战到底。深望君等幡然觉醒,与中国士兵人民齐心合力,共谋解放,则日本幸甚,中国亦幸甚。

聂荣臻在信中既讲八路军官兵无私收留日本孤女的仁义之举,又谈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给两国人民造成的巨大伤害,更阐述了中国人民誓死抗日的坚定信心,期冀两国将士携手抵制战争,争取人类和平。整封信起承转合,主旨鲜明,剖析精微,说理晓畅,文辞老辣。沙飞读完,钦佩不已,他找来几枚图钉,将信固定在一块木板上,将4页内容一一拍摄了下来。

不一会儿,那位老乡在一个箩筐里垫上薄薄的被褥,把美穗子抱入其中,聂荣臻担心孩子在路上哭,又特意在箩筐内放了许多梨子和糖果。而另一个箩筐里,小被褥上躺着一个婴孩,闭着双眼,安静地睡着了。沙飞随聂荣臻一起将老乡送到村口,目送着他挑着担子消失在视野……

后来,石太线微水车站日籍副站长冈部义太郎又把美穗子姐妹俩送到石家庄。驻守日军收到两个日本孤女后,随即写了回信,向聂荣臻表示深切感谢。这年10月,美穗子的伯父加藤国雄将美穗子从石家庄接回故乡——日本宫崎县都城市。而在此之前,妹妹留美子因病死于石家庄石门医院。

沙飞对此感慨地说:关于孩子,在抗日战场上有两件类似而又截然相反的事情。一件是在百团大战中,聂荣臻司令员亲自照顾并且送还了被我军救出的日本女孩子;另一件就是在柏崖惨案中,日本鬼子把两个(中国)小孩扔进开水锅里煮死。显然,这是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的强烈对照。

1947年1月,“晋察冀画报社摄影工作者经验交流会”在阜平城南庄召开,沙飞声情并茂地向与会人员回顾了“聂帅救孤”的感人往事。他说:“在我们撤出井陉之前,聂司令员亲自写了一封信,嘱咐一位老乡把日本孩子妥善地交给敌人。我们的战士在与敌人作战时是多么英勇,对敌人的仇恨是多么深啊!可是对敌人丢掉的小孩子却是宽大为怀的。这是一件大事,从这里可以具体地说明我们人民军队从战士到首长都有明确俘虏政策,具有革命的仁慈,也说明了我们军队愈战愈强及具有最后胜利的充分信心。”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