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21年04月22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重庆政协报春秋 巴山蜀水起风雷 《将军与孤女》背后的故事(二) 卢作孚与“宜昌大撤退” 沈从文过重庆 南宋诗人为钓鱼城军民祝捷

版面翻页
春秋
03

沈从文过重庆

□ 作者 刘浪

沈从文,享誉世界的现代作家,代表作有《边城》《长河》《湘行散记》等。1951年,他从北京去四川内江参加土改工作,往返均途经重庆,作短暂停留,拢共呆了七八天,山城重庆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当年10月25日,沈从文随土改团自北京启程,先乘火车到汉口,然后坐“华源号”轮船逆流而上,经巴东、巫山,越奉节夔门,过丰都。11月4日傍晚,抵达重庆朝天门码头,下榻市政府招待所“胜利大厦”(1956年更名为“重庆宾馆”)。

沈从文对重庆这座“山城”的第一印象,便来自爬朝天门码头,“把行李搁在船上,再排队爬山,一离码头就爬,大约有二百多级”。当晚,他在致妻子张兆和的信中说:“你们若看到我和个老干部一样背了被包提了皮包排队爬重庆码头时,一定会觉得好笑!”

沈从文喜欢重庆的夜景。他在信中写道,重庆在晚上看,百万灯火辉煌,如万点寒星作成一片灿烂,动人之至,尤其河面灯光十分动人,如一片片星光,闪闪烁烁,反映到两条江水中。夜幕下的街店门面,他也觉得比北京好得多,都整整齐齐的。

对重庆的另一名号“雾都”,沈从文亦有领教。他说,“我们一来即经验了重庆的雾雨,到处一片迷濛”,跟以前初到昆明的印象一样,“宜有极优秀抒情诗人的大作”。“雾都”让沈从文诗情迸发,遂与同行的音乐家嵇振民合作了一首歌曲:“我们来到重庆,见到百万灯火辉煌,像百万明星……”

11月5日,沈从文随团休整,上午自由活动,下午听报告,晚上看川戏。一整天下来,他对重庆各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尽管刚解放两年,百废待兴,但各行各业都显出生机。比如商贸服务业方面,临街店铺都十分整齐,街上还有些旧货行,有军服、外衣、打字机、洋酒等,到处可见小摊贩,特别是吃宵夜的摊子很多。文化艺术方面,新华书店极大,房子如过去洋行,宽绰绰的,灯光十分明亮,有建在山上的大剧院,西南革大文工团在演戏,有话剧《在新事物的面前》之类,还有作家沙汀、艾芜等人正在积极筹组西南文联。而市民休闲娱乐方面,过去十分兴盛的茶馆仍可在街头看到,还有一些摆龙门阵的市民俱乐部。

当沈从文站在两路口看到山下江边的菜园坝火车站时,心中万分感慨。1903年,清政府提出修建川汉铁路,成渝铁路作为其西线段,后历经辛亥革命、国民政府,几十年来未能修成。新中国一建立,很快,不仅这终点站修好了,铁路也已有部分通行。1952年2月下旬,内江的土改工作结束,沈从文返程时,便经新修的成渝线坐火车到重庆。

不过,对重庆市区的公共交通状况,沈从文则认为不如人意,“公共车相当贵,候车人甚多,可知车不够大”。他打了个风趣的比喻,“和装罐头一样挤”。当他看到重重叠叠沿山而建的旧房,“材料脆薄之至,有用竹子作瓦的”,也表示很担忧:“比任何地方都怕空袭,因为住处实在太密,房子又实在太易着火。”他的改造方案是,把房子减少一半,甚至只留四分之一,而把新房子拔高成柱式建筑,“可能会有一个童话世界的景象”。

如今70年过去了,倘若沈老尚未作古,再来走一走重庆的街头,坐一坐成渝高铁,不知又会作何感慨。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