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诗人为钓鱼城军民祝捷
南宋开庆元年(公元1259年)夏天,号称“上帝之鞭”的蒙哥大汗阵亡于合州(今重庆市合川区)钓鱼城下,消息如同一声惊雷,不仅传遍了南宋地区,而且还传至漠北草原及欧亚战场。
彼时,一位操福建莆田口音的南宋诗人在南宋都城临安,忍不住挥毫写了一首《蜀捷》诗,为远在合州钓鱼城的军民祝捷。这位诗人就是刘克庄。
怀着一腔振奋之情,刘克庄在《蜀捷》诗中写道:“吠南初谓予堪侮,折北俄闻彼不支。挞览果歼强弩下,鬼章有入槛车时。钟繇捷表前无古,班固铭诗继者谁。白发腐儒心胆薄,一春林下浪攒眉。”
诗中,刘克庄借用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契丹大将萧达览挥师进军澶州遭宋军以床子弩击中身亡事件,来比拟蒙哥大汗在攻打合州钓鱼城时,被守军以“砲风”击中阵亡的重大事件,抒发了诗人对钓鱼城军民不畏强敌、婴城固守并取得辉煌战果的祝贺之情!
当时的刘克庄,已是75岁的老人。他于1187年农历九月初三出生于福建莆田,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系南宋豪放派诗人。其父为吏部侍郎刘弥。受良好的家风影响与父辈的教育,刘克庄自幼酷爱读书,精通历代诗词,显露出不凡的文学才华。特别是他创作的词,深受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的影响,多为豪放之作。尽管才华横溢,胸怀远大抱负,刘克庄却一直未得到朝廷重用,只担任一些无关紧要的闲职。
刘克庄所生活的南宋后期,临安朝廷政治更加黑暗,国势江河日下,崛起于漠北草原的蒙(元)军队大举南下。作为一个关心国家命运而又在政治上不得志的诗人,他只有“夜窗和泪看舆图”,感慨“书生空抱闻鸡志”,悼惜大好河山遭受践踏破坏,同情遗民的悲伤,关怀战士的疾苦,向往国家的统一。对于南宋王朝采取向蒙古人缴纳“岁币”,以换取苟安的妥协投降路线,他极为愤慨与失望;对于文恬武嬉的腐败现象与醉生梦死的奢靡生活,他作了深刻的揭露与鞭挞。
当失望与愤怒中的刘克庄得知合州军民在钓鱼城英勇抗击蒙古军队,并使蒙哥大汗阵亡城下的捷报时,他非常解气,并挥毫写下这首振奋人心的《蜀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