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伊始,春光无限,一个念头老是在脑海萦绕,一定要再去一次红岩村、烈士墓、白公馆、渣滓洞。第一次去的时候,我还是一个十三四岁的懵懂少年,距今已经五十年了。
清明节前,我从李子坝轻轨站徒步走到了红岩村。那天,风和日丽,胸前佩戴着标志和没有佩戴标志的人流,一拨接一拨有序地前往瞻仰圣地,宣誓、演讲活动一个接一个,热血沸腾地簇拥着红岩精神纪念碑,一句句铿锵有力的誓言,传达出信仰坚定的力量……那一刻,我也融入了其中,曾经宣誓的情景在脑海里一幕幕回放,久久不能平静。
天气好,我决定去渣滓洞看看。上午九点过,到达渣滓洞入口处,大门还紧闭着,我还以为没有到开放时间。后来发现有外地来参观的几群人正在向安保人员提出要求,好难得来重庆一趟,想进去看看,可是保安一脸无奈地说,周一是闭馆时间。见状,我也只好带着几分遗憾回转下山。
下山路上,林木苍翠,鸟鸣婉转,环境清幽。走着走着,突然看见一个废旧的隧道,洞口上方写着“渣滓洞隧道”几个字,顿时眼前一亮,随之兴奋起来。之前有很多朋友在微信里晒过这里的图文,曾萌生过想来实地看看的念头,但一直未能成行,今天居然意外地来到这里。这儿是当时重庆特钢厂废弃的铁路隧道和部分轨道,蜿蜒在山腰,而今成了网红打卡点。
隧道口是一个小村子,院落几许,古木参天,小桥流水,山花斗艳。竖立在村子活动中心的展牌跳动着红色的火焰,字里行间,镌刻着关于这座红色山脉的历史典故。地面轨道依旧,锈蚀斑驳,两旁已用地砖材料铺就步道;两侧洞壁是用石条镶嵌而成,像城墙一样。年代久远了,缝隙漫出的水,浸润出天来之笔,宛若古时的一幅幅画作;顶端满满的网状星灯,隧道里流淌出幽幽的光亮,来来往往的游人自觉地放轻脚步,降低说话的声音,用心体会古旧的意韵,感受时光的穿越,怀想逝去的过往。
走出隧道,便是渣滓洞站。一群游人在站台肃立,一会儿抚摸站牌,一会儿回望洞口,看着“渣滓洞”三个字时,心情都格外凝重,默默缅怀着为共和国诞生、在此恨饮枪弹的先烈们,向英雄致敬,为英雄骄傲!
顺着轨道前行,先后又经过了“白公馆”和“川外”站,一组一组生动立体的画面在春光里延伸。一群神采飞扬、乡音各异的老大妈,努力地找寻散落在枕木间的年代故事,陶醉在春风里;从校园走出的姑娘小伙儿们,漫步在轨道上,仿佛走进了远去的岁月,感受“血”与“火”的考验,舒展着双臂,拥抱着梦想;几个小朋友迎着阳光欢快奔跑着,明天和希望正在召唤着他们……
行走在过去与现在交汇的时光里,不禁感慨万千。有些历史,代代铭记;有些精神,代代传承;有些力量,代代延续……因为这样,所以国富民强,山河无恙,人间皆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