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以协同共治抓好全市碳排放管理
“十四五”是碳达峰关键期、窗口期。为助力实现碳达峰目标,4月22日,重庆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区县生态环境局、有关碳排放单位等召开2021年全市碳排放管理业务培训会,传达学习国家及重庆对碳排放管理工作的最新精神和要求,对碳排放申报、报告、核算、核查及碳市场有关政策知识等进行讲解。会议还特别邀请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中心对本次会议进行碳中和认证,颁发了会议碳中和评价证书。
“本次培训会的目的是紧紧围绕碳达峰、碳中和‘30·60’目标,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确保碳排放管理工作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开好局、起好步。”重庆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悉,“十四五”时期,重庆将有一系列减污降碳措施,不仅包括总体目标的设定和考核,还将综合运用环保、科技、市场、金融等手段,更好促进降碳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协同推进。
减污降碳 牢牢牵住源头治理“牛鼻子”
为应对气候变化,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十四五”时期,因经济社会发展能耗需求旺盛,能源、产业、交通运输结构转型压力大,重庆完成“十四五”碳减排目标任务面临较大挑战。
市生态环境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重庆将把降碳作为源头治理的“牛鼻子”,协同控制温室气体与污染物排放,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共治多点发力。
具体抓好“六个协同”,即:抓管控目标协同,把污染物总量减排和碳强度下降作为“双降”目标纳入考核;抓管理对象协同,把重点排污单位名录与碳市场企业名录协同起来,信息共享,动态管理;抓监管手段协同,率先将碳评环评管理融合,并探索在排污许可证里载入碳排放信息;抓政策措施协同,在环境经济形势分析中纳入碳排放信息,园区监管增加碳排放要求;抓资源市场协同,推进排污权交易和碳排放权交易两个市场协同管理;抓机制体制协同,推动气候减缓、气候适应与生态环境保护互相关联,支撑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碳达峰行动协同贯通。
合力攻坚 统筹打好碳减排“大会战”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需要统筹全社会力量合力攻坚、久久为功。”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进一步助推碳减排工作提质增效,重庆正积极探索统筹社会各方面力量合力推进碳减排工作。
如:建立碳排放信用评价管理体系,将违约信息纳入企业环境信用评价体系和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银行征信系统进行管理。探索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进“碳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建立碳履约(面向企业)、碳中和(面向政府)、碳普惠(面向个人)等3类生态产品,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创新气候投融资工作,积极争取国家将重庆纳入气候投融资试点范围,联合金融机构开展绿色金融改革实验区和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支持气候友好型项目和低碳产业,开发实现以碳排放权配额为质押的绿色信贷项目,深化低碳试点示范,有序推进国家气候适应型城市、低碳产业园区、低碳社区、绿色低碳重点小城镇、零碳排放示范工程建设等系列低碳试点,研究在不同类型和区域控制碳排放的有效途径,充分调动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碳减排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齐抓共管”的碳减排机制,合力打好碳减排“大会战”。
市场控排 有效利用碳交易“调节阀”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一项制度创新,也是落实二氧化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的重要抓手。
作为国家2011年确定的7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省市之一,重庆通过紧抓排放单位关键少数、严控配额分配、强化核查监管、允许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参与碳市场交易等方式,调动各类市场主体参与碳交易的积极性。
据介绍,自2014年6月开市交易以来,截至今年3月,已完成了6个年度碳履约和交易工作,累计交易量1465.76万吨,累计交易额约1.37亿元,共实施近30个碳减排工程项目,实现碳减排绩效约570万吨/年,为重庆完成国家下达的碳减排目标,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年全国碳市场将启动第一履约周期。作为西部地区唯一联建省市,重庆要求与全国碳市场联建联维,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率先在全国上线交易,推动重庆试点碳市场和全国碳市场融合发展,逐步扩大市场覆盖范围。重庆碳市场面临急切的深化改革要求,压力更大,对工作质量效率要求更高。”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重庆在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要点中,明确了推动碳市场发展的总体目标,重点参与全国碳市场联建联维,培育优化重庆碳市场,完善配套制度,做好名单更新、碳核查及复核、配额发放等工作,充分发挥了市场对碳达峰的支撑和引导作用。 (程竹青/文 市生态环境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