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画像” 因材施教
唐 刚(市政协委员,四川外国语大学基础教育中心主任、附属外国语学校校长)
理想的教育是因材施教,而因材施教的难度首先在于定位每位学生是什么“材”,即学生学习能力上的个体特点。正是由于学情诊测不到位,导致“题海战术”和“减负、减负,越减越负”的现状。当前,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可能,建议开展教育大数据应用创新专项研究,为“因材施教”提供助力。
献策背后:
唐刚介绍,目前四川外国语大学附属中学与本地IT企业合作开展了教育大数据助力下的因材施教研究,在教、学、测等重要环节均有改善,比如信息化手段运用在教育教学中,可以分析学生进出校门、在校就餐和购物等行为习惯,包括学生和家长的信息沟通都可以在信息化系统里得到反映,这有助于教师更方便地进行教育教学管理。但唐刚认为,目前还存在教育数据采集手段不够丰富、数据分析各凭经验、技术支撑不够强等情况。为此,他希望建立有教育专家、专业企业、海量学校参与的教育大数据应用研究,为学校决策、学生发展提供助力。 (记者 程颖)
录入:徐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