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21年06月01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重庆政协报春秋 “兴隆巷事件” 血与火的洗礼 “不怕鬼”的红岩好大姐—— 钱瑛 李叔同与丰子恺的师生缘 古诗佳句里的童趣

版面翻页
春秋
03
古诗佳句里的童趣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在浩如烟海的诗句中,有不少描写童真童趣的佳诗妙句,或吟咏儿童天真无邪的品性,或抒写儿童无羁无绊的生活,或描绘儿童生性好动的情景。在“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采撷一些古人吟咏童趣佳句,与大家一起品味:

爱好风筝,自古就是儿童的天性。明代书画家徐渭创作了许多首吟咏风筝的题画诗。其中一首题画诗:“春风语燕泼堤翻,晚笛归牛稳背眠。此际不偷慈母线,明朝孤负放鸢天。”把放牛归来的牧童骑在牛背上盘算着如何偷出母亲的线,第二天好与伙伴们放风筝玩时的神态刻画了出来,可谓形神兼备,别具情趣。

儿童放风筝,往往乐此不疲。清代高鼎的《村居》诗:“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春风放纸鸢。”分明是一幅春暖花开之时,放学归来的乡村儿童赶紧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的图画,清新又迷人,更有那几分童趣跃然纸上。

荡秋千,是一项民间体育活动,风情无限,历来深得生性好动的儿童喜爱。唐代王建的《秋千词》:“长长丝绳紫复碧,袅袅横枝高百尺。少年儿女重秋千,盘巾结带分两边。”生动地描绘了古代儿童结队荡秋千的情形,诗情画意,盎然成趣。

放牧,曾是乡村儿童抹不去的记忆。唐代诗人吕岩的《牧童》诗:“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诗中有景,景中有诗,将牧童无羁无绊的心态刻画得淋漓尽致,情趣四溢。

牛背短笛,多少年来曾是乡间牧童的写照。宋代雷震的《村晚》诗:“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便是一幅乡村晚景图,池畔草丰,水光潋滟,夕照乡村,在放牛回家路上的牧童横坐在牛背上,拿着短笛任意吹奏,活脱地勾勒出牧童随意无虑的情趣,让人回味不已。

好动淘气,为儿童的天性。唐代白居易的《池上》诗:“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诗人笔下的儿童偷偷地撑着小船去采白莲,自以为谁都不知道,实际上被小船划开的绿萍暴露了他的踪迹。细细品味诗句,儿童那天真淘气的形象尽在诗里句间,妙趣横溢。

儿童天真,擅于学习仿效,这也包括学垂钓。唐代胡令能《小儿垂钓》诗:“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诗人笔下的这个儿童形貌自然,那专心致志学垂钓的情景栩栩如生。为怕发出声响惊跑鱼儿,对问路的人只得老远招着小手,此情此景,宛如就在眼前,充满童趣。

花好蝶自来。那蹁跹于花间的彩蝶,素为儿童所追逐。宋代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展现了乡野阡陌间,菜花在春天盛放,引得彩蝶飞舞其间,于是,那可爱的儿童赶紧去追寻彩蝶,画面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意趣横生。

香椿芽,又称“树上青菜”,素为餐桌上的美味,连儿童也喜爱采集。元代元好问的《溪童》诗:“溪童相对采椿芽,指拟阳坡说种瓜。想是近山营马少,青林深处有人家。”惟妙惟肖地描绘了一群儿童在溪畔的香椿树上采摘椿芽的情景。画面活泼清新,别有一番意境。

捉柳花,也叫捉柳絮。柳絮似花而非花,带着茸毛随风飘动,常为好动的儿童所吸引,于是每当柳絮纷飞之时,追逐柳絮成了一些儿童天真的嬉戏。宋代杨万里的《初夏睡起》诗:“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诠释了柳絮飘荡的情景,更有那儿童乐于“捉”柳絮的童趣,让人遐思不已。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