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之一的“商代青铜三羊尊”,1980年在重庆巫山县大昌镇大宁河畔被发现。该尊通高42.8厘米,口径41厘米,肩径30.8厘米,重15公斤,在器身上铸有三只立鸟(二鸟已残)和三个羊头。据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解释:“羊,祥也。”羊在古人心目中有吉祥之寓意,民间如今都还有“三阳(羊)开泰”等吉语。故该尊被命名为“三羊尊”。专家鉴定其历史超过三千年,是迄今重庆地区发现最早的一件大型青铜礼器。
无独有偶。1986年,在四川广汉市三星堆文化的二号祭祀坑中,也曾出土类似商代青铜尊,二者器型都呈现喇叭口、束颈、折肩、弧腹、高圈足,都在器身上以云雷纹为地,上饰兽面纹进行装饰;同样在折肩上装饰立鸟与兽首,除尺寸、纹饰略有不同外,可谓如出一辙。在考古学上,这类商代青铜尊被称为“大口尊”。2021年3月,四川广汉市三星堆进行的第二次考古发掘中,在三号祭祀坑中又出土多件青铜大口尊,其中一件高度超过70厘米。巫山县大昌镇与广汉市三星堆,出土地点分别位于四川盆地一东一西,文化地域分处于巴文化与蜀文化范畴。追根溯源,它们都深受中原商文化的影响。1976年,在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中,就曾有类似商代青铜大口尊出土。
《左传》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的重要,在古人心中分量可见一斑。大口尊属于祭祀礼器。可证在那个遥远的年代,中原先进的文明已经渗透入四川盆地腹地。此类商代青铜大口尊全国各地发现不少于三十件,地域主要沿长江流域分布,造型与纹饰总体呈中原文化商朝末期特征,而模糊的底纹,粗犷的铸造风格,又表现出浓郁地方文化的特色。如果尝试将大口尊部分出土地点连成线,四川三星堆、重庆大昌、湖北荆州、湖北盘龙城、湖南华容等,长江正恰似一条文化纽带,至少在三千年以前,古人就已经进行频繁的文化交流,大口尊正是不同地域文化之间文化交流的力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