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21年09月28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重庆政协报市政协常委视察专题协商会发言摘登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有效衔接乡村振兴 筑牢根基   铺就“振兴路” 分团综述 委员发言

版面翻页
市政协常委视察专题协商会发言摘登
02

委员发言

健全“三治融合” 完善乡村治理

□ 杨亚丽(市政协常委、民建市委会一级巡视员)

乡村振兴的难点在乡村治理,痛点在人才缺少,弱点在人居环境卫生的改善。我们要在目前实行的“三治”,即自治、法治、德治,融合治理模式中,进一步研究细化更有效举措,以促进这些难点、痛点、弱点得以有效解决。另一方面,农村返贫潜在问题之一,即农村老人群体的养老问题值得注意。现在农村60岁及以上的老人,每月120元左右的养老金,远不能稳定保障农村老人的日常生活,其生活质量往往取决于子女的经济状况和孝敬程度。

为此,建议:一是要进一步探究当地历史文脉,顺势而为,抓好村规民约的制定和执行;二是通过驻村干部、大学生志愿者、动员返乡农民工、当地职高毕业生聘用等多种灵活引人留人用人机制,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三是抓好村级文化礼堂建设,提高农村群众文化品位。开展以贤传德,培育良好的文明乡风、家风,营造“敬老光荣,弃老可耻”的社会风尚。四是要充分尊重健康有益有效的村规民俗,突出村民主体作用,将宣传、教育、引导、培训、指导、服务充分融合;五是要进一步拓展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渠道。建立健全村级调解组织、环保协会、文体协会、卫生防疫协会、老年协会、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协会、大学生社会实践志愿者队伍,让村民人人都有事做,人人起来负责,为基层治理提供多层次人才保障。

加大宣传 提高农民参保积极性

□ 徐素环(市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委员)

当前我市农村社会保障工作仍存在农村居民保险意识普遍薄弱、农村医保制度有待完善、救助制度不稳定等问题和不足。建议:

加强保险基本知识及政策宣传解读,提高居民参保积极性。一方面加强与保险公司的合作,在农村广泛宣传保险基本知识;另一方面,基层干部要吃透各类保险政策,做好宣传动员工作。

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逐步提高农村养老保险金水平。农村老人的养老金难以支撑其基本生活,应不断提高农村养老金,逐步缩小城乡养老金差距。

优化农村医保制度。一是适度确定个人缴费标准并保持相对稳定,可以三年为一个不变周期;二是为提升农村医保缴费的便捷性和规范性,建议交由乡镇卫生院或村卫生室等机构代收;三是改变个人缴费固定在3月和6月的规定,全年均可缴费,根据缴费时间确定享受医保时间;四是简化医保程序,符合农村居民文化水平;五是对乡镇卫生院医保年报销实行总额限制,遏制基层卫生院过度医疗现象。

稳定农村救助制度。救助制度是农村防止返贫的最后一道防线,救急和兜底作用明显,应保持相对稳定。一是提高镇乡年度临时救助基金额度,按照目前水平,保持在年度10万-20万元;二是暂不取消民政建档户和建档人口,但可以进行规范。

分层分类 深化社会救助

□ 王永全(市政协常委、长寿区政协副主席)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建立健全脱贫地区农村低收入人群帮扶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但还面临不少困难。特提出如下建议:

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机制。扩大驻村帮扶、结对帮扶、社会帮扶范围,将农村低收入家庭纳入结对帮扶范围。探索教育发展、医疗卫生、文化振兴、科技转化、产业发展等专业化、针对性帮扶机制,探索多对一、一对多等帮扶机制。稳定就业帮扶。织密兜牢丧失劳动能力人口基本生活保障底线,做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

进一步强化农村低收入人口分类筛查与返贫监测预警机制。建立健全民政、教育、人社、住建、医保横向联动及市县乡村纵向联动的监测预警、研判核实和响应帮扶的动态管理机制,早发现早帮扶,实现返贫致贫风险对象动态清零。适当扩大监测范围,将边缘易致贫户、低收入户等困难户纳入监测范围。探索低收入人群“风险+脆弱性+家庭人口劳均抚养比”框架,依托大数据精准识别动态管理。

科学确定农村医疗保障水平。统筹发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制度综合梯次减负功能,进一步夯实医疗救助托底保障。

分层分类推进社会救助。全面落实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委托照料服务责任,加强社会救助资源统筹,进一步完善医疗大救助平台。及时开展专项救助,有针对性地给予困难群众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专项救助。

深化协作 为乡村发展赋能

□ 谢 新(市政协常委、重庆工商大学教授)

要实现脱贫地区长期持续发展,市内外帮扶和当地政府的积极努力需要转化为市场主体的内在发展动力、自主发展能力,及有利于其发展的营商大环境。为此建议:

在招商引资和东西部合作中,特别重视引进能够打通脱贫地区人力和自然资源与外部市场的企业,为这些企业的正常运作保驾护航,提供支持。招商引资应重点关注能够服务中小种植业主体的平台型企业,致力于打通脱贫地区生产主体与外部消费市场的通路。

顺应经济发展规律,重视在欠发达地区具有比较优势的传统产业发展及在这些产业中具有优势的中小企业的发展。更加重视制度创新,解决阻碍中小企业在脱贫地区发展的市场环境问题、政策环境问题和营商环境问题。

做好对口帮扶项目的总结评估工作,通过总结评估使成功的经验得到推广,实现以点带面、共同进步。

采取差异化战略,不断提升脱贫地区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的价值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引进来”战略促进外部技术和资本与本地自然资源优化结合,实现自然资源市场价值最大化;另一方面,两条腿走路,通过引进技术和资本提升劳动力本地就业的产出价值,同时,打通城乡劳动力市场,使脱贫地区人口能够充分利用发达地区产业发展提供的机遇,实现劳动力产出价值最大化,为脱贫人口提供全方位发展机遇。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