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教大家压枝条,把花椒树枝压到适当的位置可以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有利于提高明年花椒的产量……”10月19日,市政协“同心聚力巴渝行”采访团来到荣昌区铜鼓镇刘骥村,看到荣昌区政协委员、区林业科技推广站站长吕玉奎正站在花椒种植基地为村民们现场讲解压枝技术。
为村民们进行花椒技术培训,是吕玉奎的日常,也是荣昌区政协开展“委员帮村行动”的典型代表。近年来,该区政协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制度优势和委员主体作用,积极开展“委员帮村行动”,并将一些“委员工作室”建在田间地头,切实将履职的触角延伸到基层,共绘“乡村振兴”幸福画卷。
委员帮村,走出振兴之路
刘骥村曾是市级贫困村,以前土地撂荒、村民们纷纷外出打工。自2016年以来,刘骥村大力发展花椒产业,找到了一条增收致富之路,采取“集体经济引领,业主示范,群众参与”模式发展花椒产业。
花椒种植规模起来了,如何让它高产、优质?这让村民们十分犯难。为此,荣昌区政协组织科技界别政协委员深入田间地头,为村民们送技术,为花椒产业发展“问诊把脉”。吕玉奎正是送科技下乡的委员之一,每个月至少到刘骥村一次。
“以前种花椒都凭经验,比较盲目,不知道叶子黄了是什么原因,也不懂什么样的树型产量更高,后来经过专家的培训才知道科学的种植方法,我们的花椒树也越长越好。”刘骥村花椒种植大户毛光兴说。
不仅是花椒产业,采访当天,由荣昌区政协常委、西南大学动物医学院院长刘娟带领的专家团队也在为刘骥村村民进行为期7天的畜禽疫病防控及养殖技术培训。“委员们来到村民身边,带来了种植技术,也送来了管理经验,避免少走弯路,大家发展产业的信心十足。”刘骥村党总支书记熊贵英说道。
村里有难题,委员来帮忙,委员们的足迹不止在刘骥村。在双河街道排山坳社区,为社区未安装天然气的100余户村民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和工程安装;在盘龙镇藕塘村,开展卫生健康知识宣讲和义诊活动;在河包镇黄檀村,协调安装太阳能路灯、修建扶贫便道……
自2018年以来,“委员帮村行动”参与委员达1328人次,帮扶困难群众278户,帮助协调解决农业生产、人居环境整治、就业创业、基础设施建设、就医就学、疫情防控等实际问题712个,切实把履职的触角延伸到基层,在助推荣昌建设发展上贡献了政协智慧和力量。
阵地建设,服务群众“零距离”
在深入基层一线同时,为了进一步拓宽委员联系服务群众渠道,积极推进协商民主多层、制度化发展,荣昌区政协还创新性地开展了“委员工作室”建设工作,打通了委员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在这些“委员工作室”当中,有不少就建设在田间地头。
采访团来到清流镇马草村,行走在橘香四溢的山坡上,没想到“秦兆华委员工作室”就在柑橘种植基地里。秦兆华是荣昌区政协委员、清流镇柑橘种植大户。在委员工作室,可以清楚地了解委员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及工作室的目标任务,如定期接待群众实践每月不少于2天、每季度至少为群众解决1个具体问题等。
“自家农房年久失修需要重建,但担心占用血橙林,某些村民不同意”“农闲时想打工增加收入,但去外面打工工厂嫌我岁数大”“自己种的血橙树叶发黄,但是市场上买不到有关肥料”……翻开委员工作社情民意登记表看到,村民们的一件件“急难愁盼”事被记录下来,办理结果也一一记录在案。
“在秦委员的帮助下,我从困难户成了‘农业科技示范户’。”村民林广建说,秦兆华持续帮扶他依靠发展柑橘种植脱贫致富,如今仅靠种植柑橘的年收入就有4至5万元。经过委员工作室的技术培训,林广建也掌握了柑橘种植技术,光是在外提供技术服务,每天就能有150至200元的报酬。
“委员工作室是一个阵地,一开始收集民意还是有点难,后来真正走下去解决实际问题,让村民们了解并相信政协委员,后来大家都主动来反映问题,我们履职也更精准、更有生命力。”秦兆华感慨地说。
自2019年以来,荣昌区政协已设立以单个委员名字命名的“委员工作室”41个。两年多来,委员工作室共接待群众4400多人次,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和问题270个,反映社情民意信息213条,开展“委员帮村行动”185次,成为了社情民意的“收集站”、温暖人心的“服务室”、政策法律的“咨询处”、矛盾纠纷的“调解所”,得到了市政协和荣昌区委、区政府的充分肯定,写入了全国政协地方工作经验交流会议材料,鼓励在政协系统完善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