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省阿坝州黑水县芦花镇,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阿坝红军长征遗址·芦花会议会址。
金秋十月,笔者慕名来到这里。走进这座依山而建、很有厚重感的四层木石结构藏式民居,实地重温和感受那段攸关红军前途命运的史实。
1935年6月至1936年8月的一年零两个月中,北上长征途中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和第四方面军右路纵队之一部,近9万余人,先后三次途径黑水,并在此举行了两次重要会议,历经五次战斗。最终,在当地群众的帮助下,成功翻越了雅克夏、昌德、达古三座终年积雪的大山,经毛尔盖跨过草地北上,顺利到达陕北。
在此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分别于1935年7月18日、7月21日至22日,在距离县城1公里的芦花镇泽盖村泽旺头人家召开了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和中央政治局会议,即著名的“芦花会议”。会议议题分别是:解决统一指挥和组织领导问题,听取四方面军的报告、讨论四方面军的工作。会议总结了四方面军从鄂豫皖根据地到川陕根据地这段历史的经验教训,讨论了红军的组织问题,决定朱德仍兼红军总司令,张国焘为总政委。增强了红军内部的团结,排除了北上的干扰。
红军三进三出黑水期间,十分重视少数民族政策,对广大指战员进行了民族政策教育,严明红军纪律,开展对少数民族群众的宣传和上层人士的争取工作,得到当地人民对革命的同情和支持。
在红军最困难的时期,黑水人民为红军筹粮,熬盐、提供大量的羊毛、畜皮、兽皮等御寒物资。黑水人还给红军当“通司”(翻译),将红军的主张翻译给受蒙蔽而躲藏的藏民,动员他们回家,帮助红军完成筹粮任务,为红军当向导,指引红军绕过天险占领有利地形,截断敌人退路,出奇制胜。红军九万余人在黑水驻扎休整150天,总共筹集粮食710万斤,熬制食盐5000余斤,借用宰食牲畜3万余头,借用各类畜油10000余斤,还筹集了一大批羊毛、畜皮、兽皮等御寒物资,演绎了一曲军民团结的民族颂歌。
红军离开黑水后,泽旺头人和他的儿子、孙子、重孙子一代代守护在这里,使这座具有重大革命历史意义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会址得到很好保护。泽旺头人和他的子孙们一年又一年地为参观者讲述红军的故事,讲述当年家族长辈和藏族群众与红军的友谊,展示红军长征途中可歌可泣的故事,还积极协助当地政府开展流落红军后代的关爱工作……
现遗址内,基本保存着当年的场景,火塘四周的墙上挂着泽旺头人护送红军时使用的枪和刀,张贴着红军长征途经黑水的路线示意图、当年藏族群众为红军筹粮、熬盐的照片等。保存至今的地下室前的一段文字讲述着在芦花会议正式举行之前,“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王稼祥4人在此召开了会议,统一了思想 ,并对四方面军领导干部职务调整作了商议”的历史史实。
至今,泽旺家族第四代守护人、被授予“全国十大红色文化传播大使”称号的索朗彭初还守护在这里,为传承长征精神和红色文化基因而不懈努力。2006年5月,该遗址被国务院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会址附近修建了“芦花会议会址陈列馆”。如今,这里依然随处可见当年红军留下的印迹,吸引着八方人士前来参观。
芦花会议会址陈列馆
芦花会议会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