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热议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畅通经济大动脉 构建发展新格局
中国内陆重要的国际物流枢纽
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工程。
3月7日,我市举行第二场全国两会专题“云”记者会,在线邀请部分代表、委员围绕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建言献策,为高质量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促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积极出谋划策、汇智聚力。
于会文(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渝北区委书记)
抢抓枢纽经济建设机遇 助力激活西部新动能
“随着《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把重庆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明确列入枢纽经济建设重点,渝北区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渝北区委书记于会文介绍道,“渝北在建设‘四个大区’、打造‘标杆城区’的同时,发挥‘三大独特优势’,强力推进‘四项务实举措’,全力做大做强对外开放平台,为加速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贡献渝北力量。”
渝北作为重庆主城都市区唯一具备构建“空铁公水轨”多式联运枢纽体系条件的区县,以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为统领,构建“一环四射三支”铁路网络、“三环五射”高速公路网等,为陆海新通道高水平发展提供了高效的枢纽物流保障。于会文表示,渝北目前已基本形成以航空运输为基础、航空关联产业为支撑的高端产业体系。除临空经济外,渝北还成功获批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使重庆成为全国唯一的“水陆空”三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
“接下来,渝北将以建设高水平开放的临空大区为战略引领,深化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在充分发挥三大独特优势的基础上,着力采取四项有力措施,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高水平建设,助力激活西部新动能。”于会文表示,渝北将加快补齐制约通道高水平发展的基础设施短板,积极助推江北机场T3B航站楼和第四跑道建设,加快推进铁路枢纽东环线及机场支线、洛碛港建设,加快古路货站高铁货物物流基地规划建设等,为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高水平建设,打造高效的交通物流基础环境。
此外,于会文表示,渝北还将坚持临空经济引领,加强中新示范合作,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坚持“物流+经贸+产业”融合发展模式,锁定航空物流产业优先级,推进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借助西部陆海新通道“13+1”共建机制,探索设立中新双枢纽航空物流运营中心,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与国际合作能级;充分发挥渝北区临空经济示范区、仙桃国际大数据谷和跨省域共建川渝高竹新区等高能级策源创新优势,不断提升西部陆海新通道高水平、高质量发展张力。 (陈钰铃/文 苏思/图)
许仁安(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交通局局长)
提升西部陆海新通道通行能力和衔接水平
“重庆位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上,是国家定位的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国家规划的三条主通道中,有两条以重庆为起点。”在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交通局局长许仁安看来,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重庆交通责无旁贷,必须当好先行、做好支撑。
许仁安指出,近年来,重庆紧紧围绕“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等战略定位,先后出台《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实施方案》《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综合交通运输“十四五”规划》,构建陆海新通道建设框架,并通过加快西部陆海新通道东线和中线主通道建设,打造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大力发展铁海联运等运输模式,有力助推西部陆海新通道成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桥梁和纽带。
“接下来,重庆交通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战略部署,以‘行千里、致广大’的交通强市建设为统领,全面开启‘2小时重庆’建设新征程,加快完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提升西部陆海新通道通行能力和衔接水平。”许仁安表示,重庆交通将聚焦通道东中两线能力扩容,以完善兴隆场编组站改扩建、鱼嘴等专业物流枢纽建设等项目推进枢纽建设提质,从而加快补齐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短板,推进大能力主通道建设。
此外,重庆交通将提升通道多式联运发展水平,推动形成多路径、多方式的铁海联运、国际铁路联运、跨境公路班车运输网络,加强与中欧班列和长江黄金水道高效联动。同时,积极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一单制”试点和铁路运单物权化试点,探索贸易物流金融新规则,用好用活东盟直通模式,推动物流效率提升。
“我们会抓住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机遇,加强与国家相关部委沟通汇报,积极推动兰渝高铁、万州至黔江高铁等项目纳入国家相关规划,争取国家早日启动重庆新机场、渝湘高铁黔江至吉首段等项目。”许仁安表示。 (陈钰铃/文 苏思/图)
王济光(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政协副秘书长)
综合施策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提质
“近年来,重庆立足国家战略定位和通道建设职能,围绕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建设,同沿线省(区、市)和有关部门不断加大沟通配合,在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中,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效和重要进展。”在点赞重庆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中取得的成绩的同时,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政协副秘书长王济光注意到,受国际国内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影响,现阶段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尚未形成有效的组织协同和实质推动的相关机制,难以有效组织通道国际物流及延伸配套资源。
“具体说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还存在区域性物流生态、通道互联互通、重点开放平台示范引领、口岸功能等方面的瓶颈制约,通道沿线物流基础设施、运输组织、仓储配套、议价机制等方面存在短板。”王济光解释道。
如何助力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建设?王济光建议,进一步发挥陆海新通道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先导性作用。一方面,拓展全球服务网络,强化贸易产业服务功能,积极参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物流枢纽节点建设,加强与新加坡等东南亚重点港口联动发展。另一方面,加大铁路等基础设施补短板力度,支持广西对标世界一流港口,打造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加快形成大能力高效率铁海联运运输通道,稳步增开集装箱远洋航线,持续提高国际航线密度,扩大集装箱外贸航线覆盖范围。
同时,王济光建议,加快大能力主通道建设,尽快形成东中西线通路合理分工、核心覆盖区和辐射延展带密切沟通、与东南亚地区互联互通的西部陆海新通道陆路交通网络;优化铁路、公路、港口等物流枢纽功能布局,完善海港、陆港、空港、口岸等设施,加强集疏运体系建设,提升交通物流枢纽功能,进一步提升支撑作用。
此外,王济光还提出,利用中国-东盟“10+1”“10+3”等国际合作机制,推进沿线国际贸易、国际物流、产能合作、金融服务等领域务实合作,扩大“朋友圈”;进一步联动国内相关省区积极参与新通道建设,联合铁路企业和通道沿线地省区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运输品牌,扩大“辐射面”、提升“影响力”;持续推进铁海联运“一单制”,加强铁路与海运规则对接,推进铁路、海运作业单证电子化和数据共享开放,更好“走出去”,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走深走实。 (陈钰铃/文 王加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