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是加快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也是重庆抓住战略机遇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市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人士也十分关注,积极建言献策。
疏通“堵点” 推行铁海联运“一单制”
“过去几年,西部陆海新通道在启动期以打通物流链为主,重点建设物流通道,相关重大项目围绕提升交通物流的设施能力展开,现已取得良好效果。” 市政协委员、同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凤清介绍,陆海新通道路线比东向通道(沿长江)铁运缩短800公里,海运缩短1600公里,时间减少15-20天,运输费用降低了10%左右,给各方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但吴凤清认为,重庆要进一步加强与兄弟省市的联系,更加积极主动关注对接,疏通“堵点”,助力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建设。
“‘通’的问题解决后,要从扩大通道能力、强化枢纽功能、增强运营组织水平和协同联动、着力优服务降成本以及推动高水平开放合作等方面进行系统安排,强化政策支持保障力度,做好统筹与实施,切实激发通道发展活力。”吴凤清建议,由相关部门统筹协调铁路、外贸服务龙头企业等,加快实现信息互认共享,更好地促进海运箱上岸、铁路箱下水,实现集装箱资源共享共用,进一步降低运营成本,提升陆海联运衔接顺畅度。同时,加快铁海联运“一单制”试点,推进铁路与海运规则衔接,强化平台功能,培养多式联运全程经营人才,推动内陆多式联运集装箱广泛应用。
推进运输方式一体化整合发展
“江津珞璜经过多年发展,已建立广域辐射的‘水公铁空’多式联运立体综合物流网络,在助力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建设中大有可为。” 市政协委员、江津区政协副主席谭厚国表示。
为此,谭厚国围绕发挥好珞璜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中的作用,建议由市级主管部门牵头协调铁路相关部门,开展货物全程一体化衔接组织,统一运价规则和相关政策,营造更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并由市级主管部门协同通道运营相关单位,根据不同站点班列运营管理模式,跟踪梳理班列运营综合成本,统筹调整通道扶持政策实施标准。
此外,谭厚国还建议加快口岸功能延伸,推动重庆铁路和水运口岸扩大到小南垭站和重庆港珞璜作业区等,完善铁路和港口海关作业监管、口岸查验等相关设施,加强陆港枢纽与航空枢纽联动,进一步增强西部陆海新通道对中东部区域辐射能力。同时,推进珞璜沿线开放合作,通过西成、宝成、兰渝等通道联系西北地区,通过长江水道联系宜宾、泸州、水富等重要港口,通过渝黔、渝怀铁路等联系滇黔桂3省区并延伸至中南半岛。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释放枢纽设施效能
“201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重庆被定位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经过近3年建设,我市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中推进较快,取得了初步成效。”民盟重庆市委会在调研中发现,我市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取得成效的同时,还存在设施资源利用不均、站点定位模糊、部分枢纽运能释放不够、口岸培育相对滞后等问题。
为此,民盟重庆市委会建议加快建设集装箱场站,完善与集装箱装卸能力相配套的基础设施、设备,形成整体功能配套,实现装卸、转运的无缝对接;争取将广涪柳铁路、渝贵高铁等项目纳入国家“十四五”铁路专项规划,尽快推进前期工作,力争尽早开工建设;推进团结村120万标箱集装箱中心站扩能改造,加快果园港鱼嘴铁路货运站南场站建设等,进一步提升重庆物流能力。
此外,民盟市委会还建议,优化资源配置和功能定位,将重庆铁路东环线、小南垭、鱼嘴和团结村作为班列主到发站点,分流运输班列,缓解团结村拥堵压力。团结村站可强化中欧班列通道优势,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与中欧班列联运货物以及辐射渝西北毗邻地区的集结中心,更好释放枢纽设施效能。 (陈钰铃)